第924章 甩掉历史包袱(2 / 2)

秦吏 七月新番 2104 字 1个月前

“关中苑囿广袤,不乏膏腴之地,驰刑士可往屯之!“

所有人都不敢相信,苑囿他们不陌生,上林之苑,在渭南横跨三百里,占地广袤,其余大小苑囿也有十多个,基本和附近的离宫别馆配套,是秦朝皇室保留森林池沼,养殖禽兽场所。

建苑囿是为了保护环境?别傻了,这年头关中森林覆盖率起码还有百分之七八十,有的地区甚至高达九成,远未达到水土流失的地步,就算使民耕作,他们也不可能将每一寸土地都开荒罢?非得在王畿边上保留这么大野地,单纯是为了皇室及贵族射猎游乐之用。

秦又有《厩苑律》,严禁庶民擅入皇室禁苑,若有人不顾禁令进入渔猎,卫士可杀之!

刚开始时,关中到处是荒地,人少而地多,倒也没什么,但随着人口滋生,当关中人口突破两百万大关时,当渭北、蓝田的田地庐舍已经密密麻麻,再也无法安置新民时,渭南占地数百里的苑囿,就有些碍眼了。

皇帝个人享乐的苑囿,与关中农业进一步发展,产生了矛盾,这时候该如何取舍?

始皇帝的选择是保留苑囿,将急需田土的有功将士封到广袤的远方去……

胡亥时,更是是先苑而后农,据说大帝还亲手持弩射杀过误入苑囿的庶民。

现在黑夫掌权,是时候反过来了……

他在与张苍商议后,下令道:“始皇帝时,尝议欲大苑囿,东至函谷关,西至雍、陈仓。时有优旃曰:‘善,多纵禽兽於其中,寇从东方来,令麋鹿触之足矣。’始皇遂辍止。”

“如今六国余孽祸乱关东,欲扫平之,自不能靠苑囿中的麋鹿仙鹤,只能是足兵、足食,故苑囿可废,以其地立县乡,安置有功将士及获释刑徒屯田!”

此议自然在朝中引发了一些议论,更有某位头铁的杨御史反对说:“先帝之所以广苑囿,是为了让秦人子弟靠射猎来修习武备,倘若废苑囿而就农田,关中人去何处修习武艺呢?”

倒是刚从北地来,护送黑夫长子入咸阳的骑校尉羌华讥笑了这浅薄的认识:

“如今天下板荡,多的是六国群盗可供狩猎。就算往后天下大定,欲修习武备的子弟,也可去上郡、去北地、去广袤天地里历练,何必在家门口射些狐狸、兔鼠,却自以为勇武?”

此议通过,黑夫让少府颁布了具体的安置方略:

“驰刑士开赴上林,秋时收五苑旧有之粟麦、草著、蔬菜、橡果、枣粟,自留口粮,其余交付官府。”

“秋后立户籍,分田土,人五十亩,并自造庐舍居住。”

“冬日时汝等家眷可由官府送往苑中团聚……”

八月初,此令在驰刑士中传开后,皆大喜,更有有心人在众人中传播说:

“昔日秦昭王,宁可饿死百姓,也不开放苑囿。”

“就算始皇帝,也宁可保留苑囿,而驱有功将士远赴边塞受苦。”

“胡亥率众狩猎,驰出苑区,以践踏民田禾稼以为乐,更射杀误入苑囿之人。”

“唯今之武忠侯,开放苑囿与吾等耕作,立三县,置万户,真秦六世未有之善政也!岂敢不感激之?”

这些话说得众刑徒点头称是,在他们眼里,武忠侯就是他们的解放者,打碎镣铐之人,如今又授予衣食耕地,都感激不已,商量说:

“等在上林安顿下来后,吾等就在里闾中,给武忠侯,立个祠罢,以此告诉子弟,武忠侯之恩惠!”

……

而与此同时,隶属于少府的“乐府”,也接到了张苍下达的,一系列改制命令。

乐府是专门管理音乐的官署,因为秦恶诗书,所以诗三百奏唱较少,只有一些古朴的旋律,在祭祀时演唱。平日里的宫廷宴饮,反倒以近世一来那所谓的“郑卫之音”以及邯郸的流行乐曲为多。

可现在,一切都变了。

武忠侯提倡节俭,过去的郑卫之音,不准唱了,浩大舞阵,也不准跳了,转而要求乐府创作的,是一系列新主题,新的风雅颂……

“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得十五国之歌,是为风。”

“王畿贵人正声雅乐,是为雅。”

“宗庙祭祀舞曲歌辞,歌颂祖先功业,是为颂。”

乐府被鼓励,不能沉溺在《阳春》《白雪》里,要多采《下里》《巴人》之曲,与民间接轨。

当然,现在去各地采风暂无条件,但可以去军中采集嘛。北伐军将士们喜闻乐见的南方、关中、巴蜀土风歌谣,民间小曲,将不太雅观的部分稍微改造,让它们变成像《北伐军军歌》那样广泛传唱的歌曲。

与此同时,贵族雅乐将被淡化。

颂曲将不再是对秦历代先祖先王的歌颂,对秦始皇帝本人的歌颂,而要变成歌颂大一统、歌颂北伐的正义性,歌颂武忠侯的新政策……

于是,曾按照高渐离弹奏的韵律,为秦始皇帝作出《秦颂》的一位老乐官,看着武忠侯下达的一篇《颂》的要求,彻底傻了眼。

这首歌曲是命题作文,曲调旋律由乐府自由创作,但主题必须是……

“翻身刑徒……”

“把歌唱?”

……

ps:还是家里舒服啊,睡了一整天……第二章在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