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五章 无题(2 / 2)

逆流伐清 样样稀松 1340 字 27天前

中国民族并不是个健忘的民族,可是他们真的健忘了许多许多东西,这是朱永兴在后世耳闻目睹的。所以,他要尽自己所能。让那些为国捐躯的先辈们能有一块安息之地,这是英雄们应享受的荣誉和尊严。

精忠报国的英烈被推倒了。那精忠报国还有什么意义?舍身取义的行为被讥讽了,那舍身取义还有几人会追求?抵御外侮的壮举被恶搞了,那抵御外侮又剩下几分价值?没有什么比一座座民族精神的丰碑被毁坏更可怕的事情了,伴随着一个个英雄倒下,是全体国民信仰支柱的崩塌,继而是整个国家的分崩离析。而这一次将再也没有英雄站出来拯救国家。

战争正在人们的生活中渐行渐远。影响也在逐渐变小,但战争的创伤和教训必须被牢记,血的教训必须吸取。

“三年之内,每县必须建有纪念碑、馆等设施,并有专人维护;有重大意义的战场必须建有纪念标志;每年清明。当地政府必须举行公祭仪式,以资纪今;从昭武元年十月起,有条件的地方,新婚夫妇必须在成亲后十五日内前往纪念碑、馆等场所瞻仰,献花祭拜,感谢先烈们所带来的幸福生活,此当定为永世之风俗习惯……”

圣旨下,不管是不是强迫,朱永兴希望以后能变成人们自觉自愿的行动,发自内心地崇敬和瞻仰。

要改变,便不只是形式上的,或者表面上的。只有观念和思想进步了,先进了,才能保证朱永兴凭着皇帝权威进行的改革稳固而不可动摇,不会因人废政而持之久远。

象李定国、郭之奇、张煌言等这一代人恐怕是不行了,尽管对于朱永兴的改革,他们也构不成多大的阻力,但要他们真心认同,并且跟上朱永兴的思路,便有些勉强了。下一代呢,象宗守义、李嗣兴、魏君重等,毕竟接受的还是传统教育,头脑中还是传统观念为主,恐怕也不能达到朱永兴的满意。

其实朱永兴把真正的希望是放在与自己儿女同龄的这一代人身上,让他们从小接受新式的,或者说是他认同的教育,灌输给他们自己认可的观念和思想,使他们成为改革的坚决悍卫者,而不是被动的接爱者。

二十年,或者三十年,朱永兴认为他是完全可以等到的。而且,他现在已经在引导和灌输,就算是接受过传统思想的人也未必没有改变的可能。比如顾炎武、黄宗羲等,都有了民本和限制君权的思想,尽管他们提出的办法未必最好、最先进,但这种启蒙思想是相当可贵的。又因为他们大儒的名声,他们的学说更容易为当时的人们所接受。

而君主立宪制虽然是最终目的,也非一蹴而就,逐步实施,逐步放权,或许更符合国情,更切合实际,也更能发挥朱永兴超出时代的正确领导。

而作为政治改革的第一大步终于在鞑虏已是苟延残喘、几无翻复之力时开始实施,准确地说,这种改革其实却有着复古的意味。

“内阁设首相、副相各一名,各部尚书和军事委员会为内阁成员,共同参加政事。每日首相、副相与其他阁员一起在便殿与天子共同议政。奏章由天子批答,天子不能尽,则两相商议批之,再呈由天子用玺,下各部施行;若两相意见不统,则由内阁成员共同商议,表决确定……”

自洪武年间废除的宰相制似乎又被朱永兴重新启用,尽管有了不少变化,但性质没变。而这正是朱永兴所逐步推进的政治改革的过渡,先是限制君权过分膨胀,最后才是虚君立宪。从中也可以看出,首相、副相和内阁并不是责任内阁制,皇帝仍然大权在握,仍然是名副其实的国家元首。(天上掉馅饼的好活动,炫酷手机等你拿!关注起~點/中文网公众号(微信添加朋友添加公众号输入ddxiaoshuo即可),马上参加!人人有奖,现在立刻关注ddxiaoshuo微信公众号!)(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