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零章(1 / 2)

玩宋 春溪笛晓 2986 字 25天前

《玩宋》/春溪笛晓

第一一零章

任何地方要发展, 首先得有人。

这人又分干活的和花钱的。人力资源要足, 才能搞生产、搞开发, 提供优质服务;愿意花钱的人要多, 才能带动生产, 发展经济。

二者缺一不可。

河南府毗邻开封, 人口比往北的各州要密集得多, 是以只要稍微调动一下积极性,人是绝对够用的。

至于客流量,洛阳乃是重要交通枢纽, 每日车来船往从不断绝,王雱要做的非常简单,就是搞出点动作出来把人多留几天, 给他们创造花钱机会, 提高他们的消费额度!

洛阳人爱花,这边的百姓更是人人都能化身花匠, 他们对牡丹的育种水平简直叫王雱叹为观止。有些心思灵巧的花匠竟能在花垄上埋些独门药物, 人工培育出浅碧色的牡丹!

这可真是叫王雱大长见识, 迫不及待想要看看洛阳牡丹花开的盛景。

除却观赏之外, 牡丹花还可以做成牡丹糕, 据说这牡丹糕又叫百花糕或者“天皇饼”,乃是武则天巧思发明的;又可以制作成牡丹花茶, 《神农本草》里头就提到过,牡丹活血去郁, 能够调理气血。

王雱不晓得这说的是不是真的, 反正他只要知道这开满洛阳的花儿可以看,可以吃,遇到巧手者味道还很不错就好!

王雱屁颠屁颠地去找陈执中,拉关系。陈执中是陈世儒的父亲,陈世儒与他同窗两三年,还同住一寝室,这关系啊,老亲近了!王雱看上的,是陈执中罢相后在这边买的一套园子。

这园子,开阔,漂亮,虽则暂时还没修整好,花木没移植进去,看着空荡荡的,但,王雱就是相中了它的大和空,想借用一个春天。

陈执中听陈世儒提起过王雱这同窗,也知晓在自己罢相之后出了个三元及第的状元郎,名气大得很,只不过他这两年缠绵病榻,迎来送往的事都拒了,没机会见一见王雱。

听说王雱着人递了帖子过来,陈执中自然是让人去把王雱请了过来。眼下他儿子荫了官,在外头做事,将来若是有幸能做出点成就来,在朝中少不了人帮扶,这年纪轻轻的状元郎便是值得一交的人。

王雱感受到陈执中的善意,也不拐弯抹角,直接说明来意,说要借陈执中的园子办个牡丹花会。

王雱夸道:“我逛遍城里城外所有园子,就数您这地儿最适合,往来方便、场地空阔。若是您愿意借出园子的话,牡丹花会后我亲自带人帮您将园子修整好。”

陈执中大方地摆摆手说道:“小事而已,反正我这两年缠绵病榻,没什么精力去管园子的事,你要用尽管用。”

王雱目的达成,也没立即离开,而是与陈执中聊起陈世儒来,提了许多陈世儒在国子监时的趣事。

陈执中只有一子,早年疏于管教,又宽纵陈世儒生母为恶,心中颇是后悔。如今听王雱说起陈世儒的诸多优点,心情舒畅了不少,面上鲜有地多了些笑容,留下王雱用了顿饭才放他离开。

吴育听人说王雱今天不到他家蹭饭了,觉得有些稀奇,多问了一句,才知晓王雱跑去寻陈执中了,还让陈执中破例留他用饭。吴育与陈执中也有些交情,陈执中辞去相位时还举荐他上去,可惜他因为身体原因很快也退居西京。

吴育想到王雱那活力充沛、随时想弄出点大动静来的模样,举著在妻女的劝言下用起晚饭来。不知怎地,他忽然觉得自己还能活得长长久久,好好瞧瞧这西京会变得多热闹。

王雱最爱热闹,场地讨来了,他便开始宣传造势。既然叫牡丹花会,花自然是重头戏,王雱的想法很简单,那自然是要评选“洛阳第一花”,好叫各家把最好的花都拿出来让大伙共欣赏。

再搞些吃的喝的玩的,必须得要俗有俗,要雅有雅。

王雱向方洪讨了点人,他需要人手来帮忙排点戏。

有牡丹,怎么能没有《牡丹亭》?当然,原书王雱已经不大记得了,他到底不是搞古代文化研究的,不能指望他把这些东西记得清清楚楚。

不过,不记得也不要紧,方洪那边早培养出一个创作班子,王雱出大纲走向,他们可以按照王雱的意思加工润色,好赚点钱养家糊口,运气好的,还能自己创作投稿养笔名,当个畅销书作家!

听说王雱要用人,方洪马上让创作班子收拾包袱来洛阳,设计服装的设计服装,设计台词的设计台词,设计舞台的设计舞台,分工合作,不愧是专业营销团队,效率杠杠的。

排戏,第一要精彩,第二,可以顺便夹带点私货。

创作班子里面拿到大纲就有点拿不准主意,因为王雱设计的一些剧情让他们看了觉得荒诞至极。

比如戏中父母强制女儿将脚缠变形,脚步扭曲得不能走路,却说这样才好看,走路娴静端庄不失礼,哪怕解下缠脚布之后脚型扭曲、穿上绣鞋也不能疾走奔跑,父母依然坚持要这样做。

世间真的有这样的父母吗?为了让女儿“娴静端庄”而毁伤女儿的身体?戏中的父母还举了个例子,说有个女子脚大,二十多岁都不曾找到夫婿,叫她父母抬不起头!

比如女儿必须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终日养在深闺之中,叫人看了一眼都是不安于室、水性杨花。若是敢玩什么“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之类的,那就等着被唾沫星子淹死吧!戏中的父母同样举了例子,列举出种种“不安份被人看了去最终嫁不出去”的例子。

哪怕眼下也有不少“男女七岁不同席”之类的说法,但是寻常女子出门还是可以的,到了气候宜人的时节还能郊游踏青、寻亲访友。

《牡丹亭》的女主人公就是在这种严苛的教条之下郁郁而终,以死亡挣脱了教条束缚、寻得真爱,最终死而复生与柳生有情人终成眷属。

在这个原有的主线之中,王雱还往大纲里穿插了许多惨烈故事,要求创作班子插/入时语气平静,展现戏里众人对此习以为常的状态。

谁没个妻子母亲,女儿孙女的?创作班子里的人自然都有,看到王雱信手拈来的一个个悲剧,都愤慨不已,纷纷让王雱让他们在戏里自由发挥,把这些混账玩意喷到体无完肤。

王雱否决了他们的提议。

有的时候“习以为常”才是让人毛骨悚然的。习惯了迫害,习惯了屈从,习惯了所有的不公平与不公正,所有人都认为这是正常的,这是理所当然的,难道不更让人触目惊心吗?

王雱是负责把关的总策划,他的意思其他人自然要听从。等众人花了大半个月合力把《牡丹亭》创作出来,拿着重读了一遍,顿时读出了那藏在美好爱情之下的汹涌暗流。

若是世道真成了那样,如今再普通的、再单纯的快乐与追求都会成为奢求。

创作班子立刻紧锣密鼓地开始找人排戏。

王雱安排完任务之后就撒手不管,放心地交由底下的人去筹备。不想戏排到一半,还闹出点风波来。

既然是官府任务,教坊、乐坊都很支持,外面的“露台子弟”也踊跃报名,一时间往常有些名气的伎人都被王雱垄断了。

没办法,他们的状元郎年纪小,模样俊,前途不可限量,为人又疏朗大方,谁能不喜欢?平日里王雱出门巡视时,路上不知有多少小娘子悄悄驻足看他呢!

正当妙龄的女伎们就更不用说了,哪个少女不怀春?这样风姿卓越、待人亲和的少年状元郎,早成了洛阳女伎们最爱谈论的理想对象!

可惜王雱平日里忙碌得很,便是出面迎来送往也从不会下帖子找女伎陪伴,她们想要见上一面颇不容易。听闻这出戏是王雱要排的,不少人都主动要求过来排戏,甚至还可以不要钱,只要让她们参与就好!

事情就出在这儿:福康公主的驸马李玮与友人在洛阳游玩,下帖子想找女伎一起游湖,问了当地的人谁最有名便送了帖子去。不想连送三家,都回禀说已被状元郎请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