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灰灰还在吃,年纪小肚子大,他吃了两碗豆腐脑儿,面不改色心不跳,正在吃第二张金丝饼。
咸口豆腐脑儿在北方很常见,但金丝饼算是当地特色早餐。
小灰灰和杨劲都是第一次吃,李清一也没在外地吃过。
白面被扯成细丝线,盘成一张饼,用油煎至金黄。面丝酥脆,油而不腻,配豆腐脑儿刚刚好。
小灰灰手上这张饼是后加的,刚炸好端上来,他一手捏着送进嘴里,另一手在下巴底下接着。酥脆的饼丝掉进手心里,他再把手心的饼渣倒进嘴里,吃得兴致盎然。
杨劲抬手看了看时间,小灰灰赶忙加速咀嚼。李清一说:“只爬吕山的话,时间比较充裕。这山有两条路,一条陡一些,是石阶,一条缓一些,是平缓的坡路,一般经常爬山锻炼的人,上山下山3个小时差不多,考虑到你们第一次爬,沿途看看风景,4个小时也足够了。”
※※※※※※※
李清一连衣服也没换,还穿逛早市那一身,带着两个形容不俗的游客朝吕山方向走。
县城很小,看不出现代商业与传统农业、手工业的冲突与碰撞,一切自然流淌。
大小十字路口,行人、人力三轮车、机动车互不相让,又各自归位,只要眼前没车,行人就会理直气壮地闯红灯,留下李清一、杨劲、小灰灰三人乖乖等绿灯。
三人选了较陡的石阶路上山。
他们选的时间不大合适,晨练的人们正在下山,艳阳高照,暑热加持,上山的人很少,没能形成规模化人流,他们只好时不时停下来,为下山的人让路。
三人体力都不错。前半程,小灰灰跟李清一话比较多,俩人聊到群里的人,聊到某一场比赛,还聊到和他们同样性质的其他篮球群。
小灰灰进群较晚,问李清一桃子、小强还有熟悉的几个男生都是怎么进群的,李清一逐一回答,顺便搭上各自的生活状态。
杨劲没怎么插话,可他的大脑也被迫接收了一些信息:桃子进群前就结婚了,老公是海员,还是个大副,年收入不菲,只是每年有10个月漂在海上,只有2个月回家与桃子夫妻团聚,所以桃子才有大把时间跟篮球群的人混在一起。
小强未婚单身,她家里有个弟弟,她因为工作关系留在那座城市,父母和弟弟也都从外地搬来这里。虽然跟李清一同年,可她非常想结婚。
小灰灰是自己加的篮球群。他想找个寒假暑假能打篮球的地方,这个城市暑假太热,室外篮球场特别晒,寒假太冷,室外篮球场被积雪覆盖,根本打不了。他寒假到一家室内馆蹭球打,刚好篮球群在那活动,就加了进去。
杨劲心想,自己外甥爱打篮球,总比跟同学吃饭喝酒的好,况且小灰灰家境略特殊,不排除有些知道底细的同学,怀着别的意图接近他。
半山腰有个亭子,远远看到亭子时,三个人俱已累了。
李清一提议,到亭子歇歇脚,再一鼓作气爬上山顶。
一路上,杨劲说话少,此刻他体力相对好些,走在最前面说:“我去买水,你们去亭子等我。”
李清一扶着膝盖走进亭子时,杨劲刚好提着三瓶水回来。
农夫山泉,两瓶冰的,一瓶常温。
那瓶常温水递过来时,李清一看到杨劲手心里还握着找回来的钱。她随口问:“多少钱一瓶?”
杨劲:“十……”
李清一接过那瓶水就走:“冤大头。我找他去!”
卖水的小摊在亭子对面,隔着那条石阶路。李清一走过去,跟摊主交涉。
杨劲远远地看着,听不清她说什么,隐约还是本地口音,她普通话和家乡话切换自如。
又看见李清一把手里的水瓶往那桌子上一墩,挺有气势。
小灰灰凑过来:“小舅舅,她不会跟人打起来吧?”
杨劲表情漠然地看着她的背影:“小事精于算计,大事稀里糊涂。”
交涉了几句,李清一提着四瓶水回来了。
小灰灰拊掌:“女侠,快坐!快坐!”忙接过李清一手里的水,殷勤地帮她拧开一瓶,递回去。
亭子建在山腰凸起的岩石上,山下的居民区尽收眼底,隔着树尖可以看到远处山坳间的一汪祖母绿。
小灰灰指着问:“那就是你说的森林公园水库吗?”
李清一说:“那是个小水库,我说那个水库比这个大,风景也比这个好。”
小灰灰学着李清一的样子,脱了鞋,把脚搭在板凳上,两个人脚对着脚,面向风景对坐。
杨劲靠在另一侧的亭柱子上,五官完全隐没在阴影里。
小灰灰脚不老实,拿脚去点李清一脚尖,前两次,李清一下意识地收了收腿,后来发现小灰灰是故意的,就把腿搭到亭子外面,靠着亭柱子,出神地看风景。
小灰灰看了两眼,目光不敢久留,若有所思地举瓶喝水,没想到李清一突然伸手,轻轻托了下瓶底,水漾了他一脸,他被呛得连连咳嗽,脸也跟着红了。
李清一轻轻笑,继续远眺。
亭子偶尔有人来,有人走。
刚来了俩妈妈带着俩小孩。
六角亭,那两个妈妈拣了一边坐下,两个小孩跑到杨劲这一侧玩,伸手去够溢进亭角的树枝。
杨劲这一侧陡一些,底下是十几米的深坑,底下的树和藤生长茂盛,缠缠绕绕地伸出枝蔓来。
大一点的孩子突然恐惧地大喊:“大长虫!大长虫!大长虫!”边喊边往妈妈身边跑。
“长虫”是本地土话,学名叫“蛇”。小一点的原地僵住,哇哇大哭。
</div>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