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一猜到她要说这个。
晓晓看着脚边一圈温饱福利,啧啧嘴:“要说杂志社没优点,那也是打我自己脸。客观地说,逢年过节还挺关照职工的。我记得去年——哪一年来着,还发的锅,还发过洗洁精,好几桶,一年都用不完。对了,三八妇女节放假半天,一人发一张电影票,对吧?”
李清一双手托着一盒带鱼,正艰难地打开冰箱,想要找个合适的角度放进去。“对对,还发秋衣秋裤,大妈款,水粉色。”说着扫到冷藏区的乐扣乐扣保鲜盒,玻璃的。“还有这个,也是女职工福利。”
晓晓上前帮忙。
冰箱容积有限,她无法把带鱼带同盒子一起塞进去,只好蹲在冰箱前,把盒子打开,每条带鱼各有塑封包装,她把带鱼一条一条码进去。
晓晓离开杂志社后,形象变化挺大,李清一见她几次,她都化了妆,身上有淡淡的香水味。
因此她只伸出两指,捏住塑封边缘,嫌弃地摆进去一条带鱼。
“我之前说的话……”
李清一不大想被她数落:“我知道,不是没有合适的机会吗。”说着走去打开水龙头,待水温热了,示意晓晓过来洗手。
晓晓边洗手边说:“你知道啥?我想说的不是这个。我想说的是……”她停下来闻闻手,又挤了点洗洁精:“工作和感情,你总有一样要迈步吧。”
两人约好年前小聚,紧赶慢赶,见面和发年货的日子撞上了。晓晓被抓了壮丁,帮李清一扛了一次米面油。“这是女生干的活吗?你就不会叫个男的帮你?”
李清一生性不爱麻烦别人——也没有合适的人可以叫:“我叫谁呀?”
晓晓怒其不争:“你的球友呢?你的同事呢?你的相亲对象呢?”
“……”
“得得得,我懒得说你。这一年又一年的,你是要孤独终老吗?明年别叫我,我可不来帮你搬带鱼。”
李清一:“他们都没你跟我亲,搬东西我肯定叫跟我亲的。”
“呵!你别给我灌药儿了,我把话撂这儿,明年我肯定不搬,你找个比我更亲的吧,我求求你了。”
说到这儿,晓晓突然想起什么:“对了,你不是有一个……怎么不叫他来?”
李清一万分警觉:“ssss谁呀?”
晓晓一时找不准关键特性:“就那个……带你去过宇光天地那个。”
宇光天地是这城市的地标建筑,很多金融企业进驻,当然,对普通市民而言,最直观的还是宇光天地商场。
李清一当然去年。
至于带她去的人,一个是马宁,一个是杨劲。
“他……他干不了这种事。”李清一脑中浮现雕塑般的男性肢体,很强大,很有力,但是功能上,无论如何扛不了大米。
“干不了这种事,还能干哪种事?你要娶回来伴读吗?我说清一,你知不知道,男人需要‘被需要’的感觉,看来你是真不懂,我简单跟你说吧,就这袋大米,你要是叫他扛,他保准美滋滋。别说一袋,你有十袋——哪怕你是开粮油店的,他都乐意效劳。我记得你说过,他对你挺上心的,大学同学,知根知底儿,这种升温的机会,你都不利用上?”
咔嚓一个闪回,李清一强迫自己,把脑袋里下意识打开的那本书啪的一声合上。
晓晓说的是马宁,也只可能是马宁。因为李清一只跟她说过马宁,没说过别人。
同时,她为自己的意识流感到一丝羞耻。
连宇光天地也变成他的专有名词了,这么没出息。
※※※※※※※
年前与晓晓的会面,倒是让李清一意识到,有一件事,需要自己主动做些什么。
她寻个时间,主动打电话过去。
马宁是一如既往地亲切有礼,只是这亲切,与以往不同,少了配方里的讨好成分,仿佛一个骑自行车下坡的人,停止蹬踏板,任由车子速度降下来,随便它停到哪里。
甫一接通,马宁旁边有人声,像在谈工作,李清一例行寒暄几句,他说了句:“你稍等。”
李清一缄口十几秒,才确认他这个“稍等”是跟身边人说的。
马宁换了一个安静所在,重又与李清一对话。
李清一觉得有必要见马宁一面,毕竟二人重又建立联系,并非仅仅基于大学同窗情谊。只是见面也很残忍,见面只是摆好桌子,李清一要说的话,才是要摆上桌的菜。
她不是没被追求过,但这种告别宴她很难下咽,对,大概就是所谓“讨好型人格”。
马宁听闻来意,倒表现自惹。电话两端各种静默几秒,李清一意识到,这通电话之前,马宁有很长时间没有主动联系她。多长时间?自上次带他去打篮球,到现在。
李清一听到马宁静默时,隐约冷哼一声——可能并没有,马宁从没在她面前流露过极端情绪,读书时并没有熟悉到那种程度,这半年来更是鞍前马后,温和无害。
她倒宁愿这声冷哼并非幻听,这样可缓解她心中些许拂人好意的愧疚。
没想到对方一反常态,问是不是有面谈的必要,年底了,他工作上有些事,不大摆布得开,如果打电话或线上可以沟通的事,不见面也是一样的。
马宁说:“以我对你的了解,不见面你也更自在一些。”
末了又说道:“要是有什么事,你一个女孩家长又不在身边,尽可以找我,别太那什么。”
几句话,把李清一运气打好的腹稿给毙了。
这通电话,反倒让她觉得,马宁心如明镜,只是二人这段相处,各自努力营造,外观都搞得严丝合缝,难得窥到对方的真性情。
没办法,两个人都不大会。可能还有一个心思飘乎。
收线前,马宁略放开一些说:“回头得让你们班那几个女生劝劝你,你弄那么个圈子,成天当个营生,玩得忘乎所以,针扎不进去,水泼不进去。别把这个年纪该干的事都耽搁了。”
这通电话算是明确的定位。马宁这番话,以同窗身份,倒也说得李清一哑口无言。
哑口无言归哑口无言。李清一并没什么宏阔视野与务实精神,该耽搁的还是会耽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