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节(1 / 2)

陶恂歪在座位上,头隐隐有些发烫,沈琛皱了皱眉还是打开车门出去了 。

医院外的花园是让病人外出活动的地方,刚好和近处的一个绿化公园连在一起,他们下车的地方远,所以未曾遭遇媒体和记者。

沈昌民年过四十已经往五十靠拢,但整个人看起来要比实际年纪得多,昨夜大概熬了夜,眼下有些乌青,看着多了些疲惫。

“我叫你不要生事,你就是这样做的?”声音喜怒莫测:“倒还需要我推了行程安排过来捞你出来。”

“您是叫我不要打着家里名义生事。”沈琛不卑不亢。

沈昌民回头看他,沈琛神情淡漠:“如果不是您过来保释 ,不会有人知道我是沈家的儿子。”

沈昌民:“......”

他是这么个意思?如果不是手边没有东西,他十分想过来打这个逆子。

这个想法出来的时候连他自己都愣了,从小到大,他从来没有打过这个孩子,他们父子并不亲近,更遑论打他,过了好一会儿才继续道:“那你现在准备怎么办?”

“警察局的事已经过去了,我已经给你摆平了,接下来的事你自己做主,不要再生事了。”

顿了一顿,状似无意的淡淡道:“你对陶家那个小子很在意?”

沈琛抬起眼皮等他下文。

“那不是个省油的灯,我不希望你和他走的太近,这次的事也是他挑起的——沈琛,这儿可能不适合你,回——”

本来是准备说回国外的,但想到四年不见 ,不知道为什么他又收了回去。

“去其他地方吧。”

沈琛又等了一会儿,见他没有下文才转身离开 ,声音融进萧冷的长风里,不知道是声音冷还是风冷。

“不必您劳心了,我可以处理的好。”这声音疏离冷静没有任何起伏,只在最后轻轻巧巧的添上一句:“毕竟从前四年未曾受您庇护时,我也是过来了的 。”

停一停,他露出一个极寡淡的笑来,带着微微的嘲讽:“再说,当年不是您将我带来的这里吗?”

恰是这最后一句话格外伤人,沈昌民的心脏像是被什么人狠狠攥住了,好半响未曾吐出一个字来。

沈琛不曾等到他回话,便转过了身,刚刚走过两步,便听见身后的人微微咳嗽了一声,抛出最后一句。

“沈丛回来了。”

他同父异母都哥哥——沈丛。

沈琛步子一顿,却并没有停下。

沈昌民在原地站了一会儿,不大想动,清晨的风吹的格外冷,忍不住看了沈琛的背影一眼,脊背挺直,背影挺拔,只是哪怕看背影都是一派生人勿近的模样,不知道为什么他突然想点一支烟。

——他原已经戒去烟酒十余年了。

回去的时候陶恂站在车边上,身边还站了一个气喘吁吁的小郭。

“老板 ,你出来了?我今天一大早就去保释你们了,结果他们说你们已经走了,你们没事吧?”

他穿了一件旧风衣,可能是一夜没睡,眼睛下面一片青黑,甚至连眼眶都是通红的,不知道是哭过了还是熬夜的。

当时的沈琛并不知道,小郭脑子笨,以为跟着他们去警察局就能把人保释,结果半夜不能办,当时夜里一点多,周围的旅馆都关了门,他就缩在警察局外熬了一夜,结果第二天一早进去保释时才发现他们已经被沈昌民早一步接走了。

“没事——老太太怎么样?”

手机昨天在警察局是交了的,在沈昌民面前好歹还是不能太随意,也没敢看手机,直到这时候还不知道确切消息。

那位医生已经发了消息过来,昨夜的手术还是顺利的,但老人家体质不好,还在加护病房里面,能不能醒过来还得看二十四小时。

不然可能就——

“琛哥,”陶恂嗓子哑的特别厉害,所以听起来是破落风箱在吹,每一个字都非常艰难:“网上——在造谣。”

小郭赶紧把手机递上去,是一则新闻,配有视频,背景是医院,中年夫妻坐在医院的座位上,哭的声泪俱下,那样真实的悲哀不似作假,厉声控诉着他们强拆的恶行。

“我们不愿意搬走,他们就停了水停了电,昨天夜里他们强行过来——”

剩下的沈琛就不愿意听了,怪他的眼睛太好,不合时宜的看见从女人口袋里鼓起来的一角,刚好是房产证的轮廓。

为了房产证,为了钱,不顾自己母亲的死活,这事儿该多么为人鄙弃,这件事曝光出来,他们就完了,以后都只能被人戳脊梁骨,做不了人。

所以他们做了一件什么事呢?他们顺水推舟把一切都推给了沈琛和陶恂,甚至连是他们准备强拆害得老人家脑淤血,然后才匆匆忙忙给老人家叫了救护车的话都能说出口。

沈琛大致看了一遍 ,就记得那个女人最后理直气壮的一句话。

“如果不是他们 ,他们怎么会出医药费?”

“——还不是因为他们心虚!”

是啊,将近四十万的医药费,若是不交,老人连如今的病房都没得住。

——心虚?

他嘴角挑了一丝笑,无端生出些冷意。

第14章

沈琛在公园长椅上坐了下来,深秋的早上七点天色还未完全大亮,他仔仔细细的看着网上一片口诛笔伐,觉得有点可笑。

“昨天碰了你手机的只有林朝,我们去参加林舒的婚礼,知道我们行踪的也只有他,工地出事媒体和警察不可能在那么短的时间到——小郭,昨天那个报事的人是不是已经跑了?”

小郭自从他们进去就一直心急如焚,并不知道现在到底怎么样,慌慌张张的去打电话问。

沈琛却并不等他:“刘宝同刚刚经历那样的事绝不可能想到如此妥帖的善后,一开始在网上发酵起来的舆论也绝不可能是没有人推波助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