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离经叛道的少女(1 / 2)

闲臣风流 衣山尽 1918 字 1个月前

带着好奇,周楠进了书屋。

当跨入门槛,就听到朱聪浸的怒吼:“岂有此理,岂有此理,小姐之言极是荒谬,世上只闻男子汉大丈夫三妻四妾,女子从一而终,此乃天道和人伦,哪有一女多夫的道理?”

周楠听得此言,大吃一惊。一女多夫,这也太前卫了点吧?

又定睛看去,却见,朱聪浸和一个十四五岁的少女正襟危坐于书房中。

那少女生得娇小,却明眸皓齿,眉宇中带这一股英气,竟是潇洒明慧。在她身后,则立着白七。

如果没有猜错,这人正是徐阶府中的阿九。

阿九摇头:“不然,朱兄此言差矣。所谓礼仪道德,不过是南时朱熹和二程建立。再两宋之前,妇人再醮也是常事。譬如唐朝太平公主就先后嫁了两次,宋朝易安居士李清照在丈夫赵明诚去世之后也重新嫁人。偏生在朱程之后,就要用这些所谓的纲常伦理来束缚女儿,毫无道理。”

“朱程之前,无论是孔子还是孟子,都没有说妇人丧偶之后就必须守节。”

周楠听到阿九这么说,才长长地松了一口气。原来这二人是在讨论妇人丧偶之后能不能再嫁,而不是一妻多夫。否则,若是他们的谈话传出去,自己的名声算是彻底地怀掉了。

“见过九公子,不知大驾光临有何见教?”

阿九朝周楠一点头,露出洁白整齐的小米牙:“自然有事来寻周大人,叫我好等。”

“住口!”这个时候朱聪浸发出一声怒吼。

他是皇族,虽然不能参加科举,可从小读书,儒家的理论在他心目中神圣不可侵犯。一般读书人说起孔子和孟子都不敢直呼其名,而是以大成至圣先师和亚圣称之:“你这女子直是可恼,若是女子不守妇道,还有何廉耻可言,人之所以不是禽兽,那因为知耻守序守礼。所谓礼仪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阿九不屑地冷哼一声:“朱兄,你我今日是在探讨礼制,切磋学问,你若有道理但讲无妨。一味上纲上线,以大帽子压人,只能说明你这人腹中无物,草包一个。”

“你!”朱聪浸气得满面铁青,手微微发颤。

见他要发怒,阿九突然一笑,反问道:“朱兄也是饱读诗书之人,想必读过‘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这句话?”

朱聪浸:“读过又如何?”

阿九:“你们读书人,一向奉孔孟的话为圭皋,想来这两位圣人的话必然对的?”

朱聪浸:“那不是废话吗,你一个小女子又懂得什么圣人言。”

阿九眼珠子灵活地一转:“那么我问你,为什么孔孟当年不禁妇人再醮?”

朱聪浸:“我如何知道?”

“那是因为你读书不细,或者死读书,不知道思考。”阿九接着道:“原因很简单,国家缺人口。妇人体弱,下不得地,打不了仗。若丈夫死了,就要守一辈子,不给国家生孩子,拿你何用?”

“孔子《论语》《先进篇》中有言: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这篇文章来看,当时海内如齐、晋这样的大国,举全国之力也不过战车千乘。以一车三人算,也就三千甲士。国家征兵,以二十丁抽一,国家有青壮男儿不过六七万,再加上五十岁以上老人和十二岁以下孩童,还有妇女,孔子那个年代所谓的大国也就几十万人口。”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记载,勾践开始伐吴时出动的兵力是:发习流二千人,教士四万人,君子六千人,诸御千人伐吴,合计四万九千人。可见,当时越国总人口并不多。”

“战国时代秦、赵长平之战,武安君白起坑杀降卒四十万,就几乎将赵国所有的青壮屠戮一空。由此可见,当时的赵国也不过几百万人口,也就是如今的两三个顺天府而已。”

阿九继续说道:“由此分析,古时海内人丁稀薄到何等程度,人口才是国家强大的基础。所以,古人并不禁妇人再醮,甚至鼓励寡妇结婚生育。你要守节,还有受到官府的惩处。到宋时,人口一下子多起来,就拿东京汴梁来说,就达百万之巨,这一点你可以读读《东京梦华录》上面写得清楚。”

“人口一多,吃饭的人就多。这个时候,衡量一个国家国力强盛与否就不再是人口,而是钱粮。人一多,必然用礼仪和法纪来约束个人的行为。如此,才有妇人节烈一说。”

“可见伦理道德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时代不同,自不相同。”阿九指着朱聪浸的鼻子道:“朱兄你还是读书不细,或者是读书的时候不用心。学而不思则惘,说得就是你。”

周楠听得大吃一惊,暗道:这阿九不会是穿越者吧,竟然懂得历史唯物主义?而且,这女子才十四五岁,竟然读了这么多书,难得难得。

听到阿九讽刺自己,朱聪浸更是恼火:“荒谬,荒谬。”

周楠怕他们吵起来,忙打断道:“二位在讨论妇人再婚吗?虽说官府提倡寡妇守节,国家也有寡妇守节二十年,家中每年可免一石赋税,死后也会立牌坊旌表。可寡妇若是日子过不下去,要再嫁也是常事。”

明朝正处于资本主义萌芽阶段,各大都市开风气之先,妇女再婚甚至离婚也不鲜见,大家也不觉得有什么不妥。都是下里巴人,小市民阶级,又不是士大夫,吃饭要紧。

阿九笑道:“我刚才听朱兄说他家是开书坊的,恰好我也喜欢看书。什么都看,除了经史子集,就连演话本甚至风月书儿也是来者不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