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1 / 2)

鼎食之家 乐蜀 3482 字 29天前

听完母亲的话,谢妙容想到一个问题,那就是她对未来是不是过于乐观了。

本来按照她占有优势的穿越前的惯性思维来说,不管是卖家具也好,还是搞个高档的采摘园,乃至酿造葡萄酒,都是要碾压这个时代的人的商业思维的。也就是说她占有信息和知识不对等的优势。况且,她本身出自陈郡谢氏,占有的政治和经济资源也是那些小民百姓无法比的。

这几样加起来,基本可以保证她的买卖顺风顺水,大赚其钱。

本来,她还想着以后要开家具店的连锁,要开酒业连锁,把她名下的生意开遍整个景国。

但是,她母亲刚才说的话,提醒了她,那就是她所有的商业规划都建立在首先这是个太平盛世的基础上。但是,很可惜,现在这个时代根本不是,江南的繁华基础一点儿也不稳固。北方有强敌环伺,西南有流民暴|乱。而景朝内部,臣强主弱,高门士族们孱弱虚浮,崇尚清谈,骄奢淫逸,下层的寒族和庶民们多有不满,更别说那些依附于豪强和士族们的佃客和部曲们形同奴隶,受尽盘剥,贫苦异常。

这样的一个王朝,统治基础可以说是相当薄弱,虽然外表煌煌,但却象是一座金纸糊成的大厦,遇到疾风骤雨,又或者天降雷火,都必然会倾覆。

想到此,谢妙容一开始轻松的心情也开始变得有点儿沉重起来。

她想,不但自己的产业以后不能全部在建康,就是整个谢家也应该早有计划,将家族的产业置办一些在别处。因为建康是景朝的都城,不管是外乱和内乱,这个地方都难免会被波及。毕竟景朝的皇帝在建康的皇宫里面,王朝更替,首先必然是皇帝会被赶下台,那么先前替皇帝办事的大臣们也肯定会被卷入其中,从而遭遇祸事。在每个大臣身后又是一个家族,覆巢之下无完卵,代表整个家族出仕的大臣倒霉了,他身后的家族和族人难道可以不遭难吗?

答案是根本不可能。

“阿母,咱们家除了在建康周围有庄园,在其他地方还有什么产业吗?”

刘氏虽然不明白小女儿怎么问起这个,但是还是回答她了:“若是只问咱们这个小家,我倒可以回答你。我的三个小庄园,都在建康周围一百里内,你阿父有个中等规模的庄园在离建康八十里的地方。另外,你阿父和我成亲后,将建康外一百二十里外的一个一百多顷的大庄园卖了,然后在会稽重新买了个占地更大的庄园,约莫二百顷地,其中有山,有河,有湖。你阿父没有出仕之前,喜欢在那里的山间清啸,与朋友在林下谈玄,更喜欢装扮成渔夫在湖畔钓鱼……”

谢妙容听母亲谈起会稽那个大庄园里的生活时,语气中都是向往。

其实她自己又何尝不是呢。

她还记得她刚穿过来,从她娘的肚子里生出来,头一次看到她美男爹的情形,那个时候的爹真得是好美腻,气色好,肤色好,看起来比实际年纪小好几岁的翩翩世家贵公子。随便谁在那种山清水秀的地方,生活无压力,心态又放松,也会养得跟谪仙一样吧。

这几年,她爹入了仕,渐渐地眼角就有了鱼尾纹,从翩翩世家贵公子变成美腻大叔了。那种飘逸的仙气慢慢就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清贵之气。身份不一样了嘛,如今是副相了,再往上一步,可就是大权在握的宰相了。

要是让她选择哪种生活方式的话,她一定会选择当初她爹做名士的那种生活方式,悠游林下,往来的都是兴趣相投的朋友们。睡觉可以睡到自然醒,数钱数到手抽筋。不用天不亮就去上朝,呆在百官府舍一下子就是五天,一个月休六天。天天见到的不是公文,就是那些为了权势和金钱奋斗的同僚们,又要考虑朝廷的公事,还要考虑那些派系之争,要防小人,要站好队……

这些事情想一想,谢妙容也觉得头大了。真得有点儿同期他爹,为了谢氏宗族,放弃了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奋力在朝堂上立足并打开局面。

以后见到爹,还是要孝顺他一点儿,多陪他说几句话,给他端个茶,捶个肩膀什么的。谢妙容突然有点儿良心发现了。

刘氏犹在跟谢妙容絮叨:“只不过你还没有去看到过,那时候你还没有出生呢。我怀上你以后,不等你出生就和你阿父一起回建康为你祖父庆生,谁想……这么多年,事儿也多,再加上你两个阿弟出生,你阿父入朝为官,总是忙忙碌碌,就再也没回去过。那边都是派了我跟你阿父信任的管事管着,每年的收成,到年前,财帛和账本送到建康来给我过目,一些不及卖出的就地入库……”

谢妙容听着母亲的话,这才回想起,为什么每年过年前她的母亲那么忙碌的原因。从进了腊月,就见她不断在见人,在算账,在安排各种事情。这种忙绿甚至要到过完年才能消停。因为过年期间还要走亲戚,还要送礼,还有赴宴。总之事情多多。所以每次过完年,她要胖几斤,而她母亲就会瘦几斤。

“阿母,在咱们家会稽的那庄园里有私兵吗?”她提出了一个关心的问题。

毕竟二百顷的地换算成亩的话,就是将近三千亩地,这么大的一个庄园要是没有私人武装保护,那简直不可想象。尽管现在会稽没有什么流民,可是盗贼还是有的。

刘氏答:“有啊,有三百私兵。还是能护住庄园的财物。”

“三百?会不会太少了?”谢妙容问。

“不少呢。其他家族里面往南边走,置买的大庄园,如同咱们家这么大的,也就是二三百私兵。这养兵可是要花钱的,寻常年景,有二三百私兵守护庄园亦是够了。”

好吧,原来是惯例,这会儿看起来世道太平,士族们当然是不想养那么多兵,兵要吃粮食,粮食可是当世和布帛一样的硬通货,甚于钱币。越往地方上走,买卖货物,都是流行以物易物,朝廷铸造的什么五铢钱大家都不爱用。

如果谢妙容是土生土长的士族之女,大概也会跟别人一样,认为朝廷还是靠得住的,强敌又远,自己若是有庄园的话,也不会养那么吃粮食的兵。有那些钱拿来供自己挥霍多好。

不过,谢妙容不是,对于当世的时局会往哪个方向发展,她有更多的忧虑。

以前她非得要去学剑术就是希望将来万一时局乱起来,或者遇到什么危险,能有点儿自保之力。那个时候,她希望用六七年来达到目标,六七年后她也长大了,达到了这个时代成年女子的年龄要求。

但是,按照现在这种时局发展的苗头看,她有担心,害怕自己还没有长到十四五岁,就会有动乱发生。

西南方向蜀州的叛乱就是苗头,谁知道桓翌率领的景朝的大军能不能平定叛乱,谁知道北边的强敌秦国和燕国会不会联合起来进犯景国边境?要是真有战事发生,先不说胜负如何,就说因为战争产生的流民问题也够令人头疼了。

越来越多失去土地,失去生活来源的流民源源不断地涌向南方,这些流民饥寒交迫就容易闹事,很可能成为暴|民。想一想蜀州的流民首领李汗正在干的事情,谢妙容觉得南方出现第二个,第三个,甚至很多个跟李汗一样的人简直太有可能了。

试问如果在建康,在扬州,在南方的这些州郡出现了流民暴|动,士族地主们还能护住自己的庄园和财物吗,最大的可能性就是连自己的命也护不住。

想远一点儿后,谢妙容就说了:“阿母,咱们庄园的私兵太少了,我怕有一日世道乱起来,无法护住我们庄园的粮食和财帛呢。”

刘氏说了那么多话后,她也隐隐有些担忧,虽然没有谢妙容那么严重。

于是,她问:“十五娘,那你觉着有多少私兵合适?”

谢妙容:“两千以上,最好三千。”

“什么?这么多?那得需要多少粮食?”刘氏吃惊地问。

想着要花十倍于现在的粮食养兵,刘氏也觉得太大手笔了。三千私兵,简直可以跟会稽郡的朝廷驻军打一仗了。如今虽然蜀州那边有些乱,但是整个南边不都是很太平吗,招募那么多私兵给人感觉倒像是谢家要做什么不利于朝廷的事情一样。

刘氏就把养这么多私兵不好的原因对谢妙容说了。

谢妙容道:“现如今时局虽然还算太平,可是谁晓得几年后会是什么样。我只是想会稽郡的那个大庄园可是我们家,甚至谢氏能退守的一个据点。”

“能有那么糟糕?”刘氏不相信地问。

谢妙容正想向她解释,却见管事婢妇阿粟匆匆走了进来,向刘氏禀告道:“方才门上同时接待了袁府和卫府到谢府来传信的人,说有两封信要让娘子看一下。”

说完,阿粟就恭恭敬敬地把两封信递上去给刘氏看。

“九娘?七娘?”刘氏一听到袁府和卫府,就立即会意过来是自己的次女和长女那边的信,对于同时收到两位女儿的信,她还是挺吃惊的。

自打两位女儿出嫁了,三日回门后,只有在七月里她过生日的时候她们带了女婿回来给她庆生。

然后在八月里,袁府派了人来报喜,说九娘怀上了,是郎中刚诊断出来的。那时候,刘氏还带着几个女儿去看她,向她道贺呢。转眼过了一个多月,这会写了信来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至于七娘那里,七月里她跟卫序一起回来向刘氏庆贺生辰的时候,两个人看起来感情非常好,七娘的气色也非常不错。

刘氏将阿粟递上来的信,先拆开了一封看,是她次女谢绣姬写的。

展开信细看着看着,刘氏的眉头就皱了起来,原来谢绣姬在信上写因为她有了身孕,所以她丈夫袁峥就收了她一个陪嫁过去的婢女做了房里人。

这婢女名叫阿雁,是她陪嫁到袁家的两个婢女之一。

阿雁后来跟她说,她本不愿意的,是她丈夫强行占了她身子,让她做了房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