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节(1 / 2)

策行三国 庄不周 3508 字 20天前

秦谊吸了口气,觉得杜氏说得有理,一时踌躇起来。

……

曹操离开大营,赶向城中,越想越后悔。

秦谊性格虽然温和内敛,但他的武功却不弱,否则也不能随吕布刺杀董卓。他刚才的眼神明显不善,如果突然发作,暴起伤人,或者叫来卫士围攻,他还真没把握全身而退。退一步说,若秦谊在吕布面前提起此事,吕布也不能善罢甘休。

此时此刻,与吕布发生冲突实属不智,这么做实在太孟浪了。

不过,那杜氏真的很美啊。

曹操时而懊悔,时而心动,纠结得很。来到司徒府,他才勉强按捺着心情,来到王允面前。王允最近心情很不好,更加削瘦,原本很合身的朝服现在有些空旷。两颊深陷,双眼却有些突起,脖子细长,喉结显得更加粗大,总让人觉得有什么东西堵在喉咙里,上不得上,下不得下。

“王公,你可要注意身体啊。”

王允一声长叹,声音嘶哑,有破裂之音。“我死了岂不是更好。”他抬起手,示意曹操不必客套。“城外战况如何,你许久不来,突然登门,肯定有什么事,说吧,我待会儿还要进宫,不能耽搁太久。”

曹操很不好意思。他能在长安站稳脚跟,王允帮了大忙,但最近王允受到很多指责,他却没能给王允支持。“王公,城外战事进展顺利,胡轸已经被击溃,只是我担心……”

“既然战事顺利,你还有什么好担心的?”王允打断了曹操。“孟德,公孙瓒深入冀州,袁本初正全力备战,你觉得谁更有胜算?”

“当然是袁本初。”

“为什么?”王允眉心紧蹙,牵动松驰的皮肤,褐色的老人斑都挤在了一起,脸色看起来更暗。“公孙瓒刚刚击败黄巾,斩首三万,士气正盛。他又久在北边,善用骑兵,所向无前。”

“公孙瓒只是匹夫之勇,不会用人,能统领的人不过一两万而已,再多反而无益。他麾下骑兵虽多,可他对乌桓人太严苛,曾逼得乌桓人造反,乌桓人对他并无忠心可言。几万人的大战岂是一鼓作气就能分出胜负的。一旦战事胶着,乌桓人很可能乱阵,甚至倒戈一击。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公孙瓒必败无疑。”

王允长叹一声:“你说得不错。正是因为如此,我才主张要对西凉人恩威并施,可是他们都怕极了西凉人,一心要施恩笼络,下诏赦免。长此以往,只怕西凉人更加肆无忌惮,朝廷再无威信可言。你看韩遂、马腾,不就驻扎在右扶风观望吗?牛辅等人都可以赦免入朝,他们岂不是水涨船高?”

曹操愕然。王允是不同意赦免西凉将士,但之前是觉得罪在董卓一人,西凉将军奉命而行,并无罪过,现在怎么又变了说法?听这意思,是要杀一儆百,威逼韩遂、马腾臣服?这怎么能行,这不是逼他们与牛辅联合,一起攻击长安吗。

“王公,万万不可。”

王允倏地沉下了脸,充满血丝的眼睛怒视着曹操。曹操暗自叹惜,连忙放缓了语气,耐心解释。

“王公,长安兵力有限,除了南北军,天子近卫,就只有并州军可用。南北军多洛阳纨绔,不堪大用。天子近卫多儒士,也上不得战场。并州军虽然可用,但兵不满万,驱逐胡轸已经捉襟见肘,一旦韩遂、马腾进击,长安必然失守。牛辅、董越就在潼关以东,朝廷往何处去?”

王允郁闷不已,捂着嘴,闷咳了两声,嘴里已经有些甜腥味。他情知不妙,悄悄拿出手帕,拭去嘴角的血迹,不让曹操看到他的虚弱。

“那该怎么办?”

“派人安抚韩遂、马腾,不让他们与牛辅联合,同时召刘焉、孙策勤王,并在长安周边招募流民为兵。西凉溃兵肆虐,百姓不能自保,洛阳来的百姓更是苦不堪言,如果朝廷募兵安民,百姓一定会很拥护。”

王允有些犹豫。“孙策……能来吗?去年……”

不等王允说完,曹操抢先说道:“孙策一直在上书为袁术请谥,只要朝廷能下诏追谥袁术,孙策一定能来。他不来,孙坚也会让他来,朱太尉也会让他来。退一万步讲,就算他自己不来,也要派人来。如此,武关道无恙,万一长安战事不利,朝廷也可巡狩南阳。”

王允连连点头。他现在最担心的就是一旦长安失守,天子无处可去。如果天子死于乱兵之中,他就是千古罪人。弘农王死了,孝灵皇帝只剩下这一个血脉,如果他也死了,就只能重选新帝,朝廷诸臣必然又是一场纷争,谁也不敢说最后是什么结果。如果确保武关道通畅,有一条退路,确保天子平安,他就从容多了。

“孟德,你去年与孙策大战,现在却能从大局出发,为朝廷着想,主动提出与孙策和解,实属不易。许子将说得对,治世你可为能臣,乱世你可为英雄。我老了,时日无多,以后要看你们这些少年英雄了。孟德,我准备奏请天子,拜你为镇东将军,仍领司隶校尉,主持长安军事,与皇甫义真共扶危局,如何?”

曹操大喜,连忙称谢。

第376章 张纮

孙策背着手,站在渡口,来回踱步。典韦、许褚带着四百义从站在十步之外,陈到率领白毦士在不远处跟着,更远的地方,秦牧、麋芳率领一千亲卫骑散在四周警戒。

春风徐来,吹面不寒,绿色的柳条随风摇拽,河水清澈,倒映着蓝色的天、绿色的树,波光粼粼,不时有鱼儿吐出气泡,一甩尾巴,又不见了。

蒋干送来消息,张纮接受了他的邀请,正在赶来的路上。孙策深知张纮对自己的重要性,一反对张昭的随意,亲自赶到淮水边迎接。淮水对面就是钟离县,是九江郡的范围。正值两军交战之际,他的到来引起了对面不小骚动,不知道有多少双眼睛在对岸盯着他。不过这里离阴陵有一百多里,离寿春更是超过三百里,等周昂收到消息,他已经接到人离开了。

“将军,来了。”郭嘉提醒道,伸手指向淮水上的一艘渡船。这是一艘大渡船,船上停着一辆两匹马拉的四轮马车,正是蒋干特有的标志。船头站着两个人,隔得太远,看不清楚,但其中一人应该是蒋干,另一个自然是张纮。

孙策不敢耽慢,背在身后的双手立刻挪到身前拱起,这才是表示尊敬的姿势,背着手是非常傲慢的,对普通下属没问题,对张纮这样的人才太不礼貌了,是很失礼的举止。

借着东南风,渡船很快靠了岸。船刚刚停稳,孙策就抢先一步上了船,一揖到底。

“江东小子策,见过子纲先生。”

张纮很远就看到了孙策,对孙策跑这么远来迎接他很意外,非常满意。此刻见孙策施大礼,又不报官职,更是感动。别说诸侯聘请幕僚,就是普通人迎接老师也不过如此。

“不敢当,不敢当。”张纮连忙还礼。“纮广陵野夫,岂能受将军如此大礼。”

孙策笑道:“以先生的才学,取青紫如拾芥,何足道哉。大将军、三公辟请,先生都不肯就。小子能请到先生,是我的荣幸。先生,请。”

张纮心中欢喜。

他曾经游学京师多年,跟博士韩宗学习易经和欧阳尚书,又到外黄跟濮阳闿学习韩诗、礼记和左氏春秋,已经小有名气。学成之后回到本郡,很快就被举为茂才,又到了洛阳,大将军何进辟请他为掾,他看不上何进,拒绝了。董卓入主洛阳,荀爽应征,升任司空,又辟人耿掾。他觉得董卓残忍粗暴,不能长久,荀爽此举实属昏招,又拒绝了。不久前,朱儁升任太尉,再次派人来请,同样被他拒绝了。

与其他名士不同,他拒绝这些人的辟除既不是为养名,也不是淡泊仕途,相反,他建功立业的心思很强烈,拒绝何进、荀爽和朱儁只是因为那几位都不是能成大事的人,不能成就他的愿望。

何进蠢而不知机,荀爽虚而不务实,朱俊刚而不知权。

与他们相反,孙策聪明而善于把握时机,务实不尚虚,手段强硬却又灵机应变,这些都是成大事的必备素质。再加上孙策对他礼节周到而诚恳,他的客气不是摆在脸上,而是发自肺腑,让他有一见如故的亲近感。更贴心的是孙策知道他不缺富贵,这一点非常重要。

张纮来回走了两步,却没有下船的意思。他今年刚满不惑,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虽然中等身材,也算不上强健,却步履轻松,双眼有神,说话的声音不算洪亮,但字字清晰,自有看透人心的力量。

“将军被人称为霸王再世,可知这里与霸王有什么关系?”

孙策微微一笑,考试来了。这要是没点准备,说得不好,张纮也许掉头就走,连船都不下了。

“略知一二。”孙策转身一指北方。“那里就是被韩信十面埋伏,一曲楚歌唱散十万大军的地方。”转身又一指南方。“那里便是迷了路的阴陵,再往南,就是他自刎的乌江。”

“霸王征战多年,麾下又有熟悉地形的江东子弟兵,如何会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