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零四章请命(1 / 2)

将血 河边草 1724 字 24天前

赵石沉吟片刻,本想问问皇帝陛下,朝中重臣们所言为何,但话到嘴边,便明智的又缩了回去。

他现在的职位是大秦枢密副使,非是外间领兵将领回京述职了,从陆敖或者其他人那里知晓一些事情,并不为过,但当着皇帝陛下的面,问起其他重臣们怎么说话,就有些不妥当了。

好在,赵石在回京途中已经考量的差不多,加上之前陆敖所说,到也不虞其他。

遂直言道:“陛下,以微臣之见,大将军张培贤为众军之首,赏功罚过,当以其人为准……张将军领兵征战,出师不利,挫我军威,当罚其过,然张将军虽有诸般过错,却也克下虎牢,荥阳诸地,又却荆襄岳东雷部于汝州之外,所以,虽是有过,却也难掩其功。”

“不如功过相抵,再降爵一等,罚俸若干,仍镇河洛,戴罪立功。”

说到这里,赵石瞅了瞅皇帝陛下的神色,才接着道:“其余河洛众将之赏罚,因微臣未详其情,不敢轻言,想过后与其他大人商议之后,再送上条陈。”

别看话不多,但赵石的意思已经表达的非常清楚了。

河中杜山虎有功无过,河洛张培贤功过相抵,这就是赵石的建言,至于其他将领的功过赏罚,之后商量一下便可,这就是赵石的建言了。

其实如果朝廷纳了赵石之言,也就定下来此次战事赏罚的基调,重罚而轻赏。但就算罚。也只是点到为止。不会动摇河洛大军根基。

皇帝陛下沉吟半晌,微微点头,但脸上却无多少放松之色,“爱卿所言,正合朕意,但中书进言,也需考量……朕也觉得……这次战事,所行太过轻率。若按爱卿所言定下赏罚,是不是罚的太轻了些?”

这就是皇帝陛下心中有所犹疑了,这次战事损兵折将不说,还伤及了河洛之根本,说浅白一些,就是皇帝陛下对张大将军的信心有所不足,确实有了换将的心思。

而且,历代大秦皇帝陛下威权虽重,但有些事情总归不能罔顾朝臣汹汹之议,真的来个乾纲独断。

现在的情形已经并非真的为河洛诸将赏罚之事而犹豫不决了。而是中书那边隐隐有将矛头对准枢密院和兵部的意思。

至于为何会如此,自然也逃不过皇帝陛下的眼睛。他对中书的一些人的忍耐,也已快到了极限。

不过广就此事而言,中书的建言也有合他心意的地方,这才是真正让皇帝陛下犹豫不决的根本原因所在。

赵石愣了愣,“难道陛下真想调张将军回京?”

一听这话,皇帝陛下立马就明白了过来,这位才刚刚回京,对京中情势竟然有些懵懂,不由有些哭笑不得。

不过加上方才赵石的一席话,他这心里未尝没有一点欣慰,大将军还是那位大将军,一心为国,没有多少私心作祟,口舌虽有所长进,对朝堂中事却还是那般不很在意,不然的话,以其威望,这点朝堂动静,怎么能瞒得过他去?

他这想的虽有偏颇之处,但也不是没有道理。

陆敖毕竟太过年轻了些,又是女子之身,心细如发不假,但于大局之上的敏感总有所欠缺,若是换了南十八,便断不会出现这样的事情。

而赵石本身,也确如皇帝陛下所想,对朝堂中事有着天然的抵触,不愿搀和过多,像今晚,兵部尚书成峦,兵部侍郎赵布宗,以及枢密副使张承,都欲来府拜见,其实这已经是一个最醒目不过的信号,但赵石竟然不明就里的干脆的回绝了。

这样的政治失误,对于一个朝堂重臣来说,很多时候,甚至可以说是致命的。

也许有人要说,晚上一天半天的有什么呢?

那是拖延症患者的自说自话罢了,在朝堂这样的地方,像这样的大事,有时候晚上哪怕一刻,都肯能会催生出截然不同的结果。

明日赵石上衙,必然会清楚其中关节,但也许到了明日早朝,皇帝陛下便会被人说动,旨意便下来了……

好在,赵石回京的不算太晚,而且,他如今的地位非同一般,皇帝陛下不可能不征询其意,便对枢密院和兵部动手,更不可能不问他一句话,便将领兵河洛的大将军给换回来……

若是换了景帝,此时定然安心不少,也不会再多说什么。

但成武皇帝李全寿却是不同,呵呵干笑了两声,便指点着赵石,有点恨铁不成钢的道:“朕还以为爱卿大将风度,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呢,原来却是……什么都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