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 论战(2 / 2)

一世吉祥 泰戈 1196 字 22天前

所幸赵启头脑还是十分清醒,为了避免杨府陷入收也不是、不收也不是的尴尬境地,命贴身近侍金子善去了一趟,专为此事传下口谕:人家大老远的送都送来了,不要白不要,只管放心收下便是。

而对突厥使节的回复,就不像前两次那么客气了,很利索的将皮球踢回给了索力:大夏与西突厥乃是君臣之邦。理当严格遵从两国之间订立的和约。鸿胪寺与礼部依据对外邦交常例,拟定了回复的国书。满是之乎者也的国书。赵启连象征性的看上一眼都省了。龙颜不悦的交代,你们直接告诉突厥人。大夏有句俗话叫送的是人情、要的是本份,那不就完了吗?

两国之间的和约,当年由杨致“以德服人”而订立。赵启这番回复与前两次大为迥异,带有鲜明的杨氏风格,朝野上下顿生扬眉吐气之感。

杨致看到长安急发的邸报,不禁啼笑皆非。去年赵启以监国太子的身份夜访杨府,徐文瀚与杨致都力主对突厥强硬。赵启显然对此耿耿于怀,密旨命耿超前来问策,不乏怄气的成分。

薛青云见杨致看了邸报沉吟不语,搭讪道:“侯爷,耿超重又调回朔方,看来大夏仍视突厥为心腹大患,皇上开始着手整军备战了。难怪耿超上月特地前来拜会侯爷!”

杨致摇头道:“不仅仅是整军备战。就在我们说话间,说不定已经开打了。从朔方密报的任何消息,无论昼夜,必须即刻报我。”

世人皆知杨致因血战大漠而名振天下,薛青云等人已追随杨致多年,却极少听他主动提及那段往事。在薛青云看来,那段热血狂歌的岁月,必然给杨致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以至于现在对朔方局势的关心,显得有点过于敏感了:“开打?侯爷,不会吧?突厥几度遣使来朝,大夏亦是以礼相待,双方不像是立马撕破脸皮的样子。时值深秋,严冬转眼即至。突厥人秋高马肥之际并未大举进犯,怎会选在天寒地冻最为难熬的时节,冒然与大夏开战?”

杨致面带忧色的道:“突厥不会,大夏会。耿超是大夏对突厥作战经验最为丰富的将领,对突厥人习俗的了解也最为透彻。”

“与国征战,利益至上,不一定非要撕破脸皮。索力想打,皇上也想打。两家各取所需,但都没有充分的底气,所以都没有下定决心打算死磕到底。使节往来意味着双方保持正式的官方沟通渠道,以便于控制战争规模,相互留余回旋余地。”

“我最为担心的是,无论是索力可汗,还是皇上,二人的处境与目的颇有异曲同工之处。正因于此,他们谁都输不起!但凡争战,必有胜负,能得几次平手之局?若无一方主动妥协,必成死战!我总感觉有人在给索力撑腰,他才敢试着那么干。给他撑腰的人,除了南楚,就只能是南楚!南北两线作战,皇上能应付得来么?”(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