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章 给下马威(1 / 2)

嫡女谋生记 懒语 1797 字 1个月前

重金寻找种子,是林清浅出的主意。

没有化肥和改良后的亩产收入很低,一亩地水稻也就二百来斤,小麦产量更低,农人和佃农一年辛辛苦苦忙碌下来,可能连养家糊口都不行。

平阳城穷富差距很大。

林清浅知道自己个人能力有限,但她希望能通过有限的能力,让自己和赵景云治理下的百姓安居乐业,最起码能让普通百姓多吃几口饭,孩子一日三餐正常,不用饿得面黄肌瘦。

水稻、小麦产量低,那她就从多方面发展。

好在赵景云能将她的建议听进去,有些甚至听起来是异想天开的事,只要她提起,赵景云都愿意认真尝试,在一定程度上,为她扫清许多麻烦。

说实在话,即使赵景云再重视农田,由于赵景云的出身,他也不会想到种田方面的琐事。比如林清浅提出的一系列土地改革和增加农副产品的养殖。

什么粮食产量高,而且不容易饿肚子?

林清浅想来想去,玉米符合要求呀。

大乾国没有玉米,她看到街上金发碧眼的西域人后,才忽然想起能否通过外地商客去寻找到玉米的种子。当然,顺便再想想能否有其他常见的蔬菜种类出现。

林家有自己的土地庄子,连后来的林凡生两个儿子都各自有了两个庄子。水清则无鱼,他们的庄子是通过赵景云的关系购买的是,买的是被罚世家的土地。

林渊、林景行兄弟二人同样出手得了土地和铺子。不过他们并没有大张口,而是照顾到林清浅和赵景云的名声,只是稍微多买了几个庄而已。

林清浅和赵景云也各自出手买了庄子,这些庄子就成了林清浅实验的重点。

主家和佃农的分成按照律法是四六分成,林清浅则多给了佃农一分,变成五五分成。佃农们见状,感激地给林清浅磕头道谢。

农副产品需要因地制宜,挖塘养鱼、农庄之中养羊养牛养鸡养猪,照例也是五五分成。而佃农可以无条件开垦农田田头和河沿的土地,种植的各种豆类,以七三分成的方式分,主家占三。

家畜和家禽养多了,容易生病,于是林清浅干脆利用空余的时间研制出一些相应的预防草药配方,并且将一些相关养殖技术推广开。

所谓的养殖技术,其实就是让农人注意卫生习惯,以及猪的吃食要用熟食等等。毕竟她不是专业的技术人员,只能将现代一些道听途说的养殖常识告诉给世人。

让她没有想到的是,就这么一点儿常识,居然让她收获了大量的赞扬和敬仰。

别小看少了一成收入,对于佃农来说,就多了一份保障,更何况还可以利用田头种植各种豆类或者红薯,加上农副产品,一家老少终于不用饿肚子了。

农人更好了,因为他们收入全是自己的。

作为上位者,还有更好的便捷之处,那就是很多想法可以很快实施下去。缓解农人的生活饥荒之后,城中也得跟上呀。

赵景云极力鼓励百姓走上街头做买卖。平反动乱之后,三个月,平阳城码头就多了许多小酒楼和卖各种小吃的,加上码头工人,可以说解决了很多人的生计。

生意的好转,同时也带动了农人生产的蔬菜等物品的消耗,可以说是种双赢。

“动了,儿子可真聪明话。”随着时间的流失,林清浅的肚子也越来越大。林清浅重视胎教,她和家里人以及赵景云说过之后,没想到她肚子里的宝贝疙瘩就成为所有人的关注。

赵景云雷打不动,每日会为孩子弹两首曲子,本来林景行和林渊想抢着为孩子大声读文章,可是林清浅不干。因为每天她在书院中上课,小宝贝受到的熏陶够多了,用不着再额外加餐。

林景行和林渊失去奉献的机会,还遗憾了好几日。

林觉予小哥俩加上老三房的孩子,倒是用得上。因为几个孩子商量好了,要成为小宝贝最好的玩伴,他们每天都找机会和林清浅见上一面,然后趁机和小宝贝自言自语说上几句话,才能心满意足的去。

也不知道是否受到熏陶,小宝贝的性子特别活泼,有人和他说话,就特别激动。

“我瞧瞧儿子。”谈完琴,赵景云立刻俯下身子,将耳朵贴在林清浅的肚子上。

孩子很不客气给了他一脚,乐得赵景云呵呵笑个不停。

林清浅瞪了他一眼,故意找他麻烦,“你成天要儿子,万一是闺女,看你怎么办?”

玩笑话中带着试探,林清浅知道古代人,特别是皇权最重视子嗣。要是赵景云重男轻女,哼,她就带着闺女单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