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 2)

明末混球 流光飞舞 1968 字 1个月前

六月,骄阳似火,就连河边的垂柳也被晒得蔫蔫歪歪,提不起精神来。大地被晒得龟裂,暑气蒸腾,热,真是太热了!

而就在这酷热难当的鬼天气里,无数农夫和军户正赤着上身在田里挥舞着镰刀,飞快的收割着麦子,或者抡动锄头,挖着地里的土豆。太阳晒得他们身上的皮肤发红甚至爆裂,他们的工作肯定是很辛苦的,但是每个人都是干劲十足,尤其是那些挖掘土豆的军户,瘦弱的身体似乎有使不完的劲,一畦接一畦的猛挖,后面捡土豆的飞快的将块头肥大的土豆捡进筐里,那些个头比较小的则另装一筐,准备留作八月播种。这玩意儿的产量高得超乎他们的想象,一亩地就能收获十几石,他们的心血获得了数倍的回报,还有比这更值得高兴的吗?

一小队骑士飞驰而来,正在田间劳作的军户们纷纷叫:“卢大人来了!”大伙纷纷停下了手里的活计,望向公路,只见一青衣将领骑着高头大马,带着一队剽悍的士兵,径直驰向土豆田。来到田边,他跳下马,跳进田里,正在监督军户干活的伍长吃了一惊,迎上去叫:“大人使不得!田间肮脏,别污了你的靴子!”

卢象升微微一笑,说:“靴子脏了,回去洗干净就是了……我是过来看土豆的收成的,怎么样,收成还可以吗?”

负责管这片田的百户兴冲冲的跑过来,举着两个橙子大小的土豆兴奋的说:“大人,这东西的收成实在太吓人了!一亩田就收获了十几石呢!”

卢象升走到向一筐已经装满的土豆:“十几石?具体是多少石?”

百户说:“少说也有十四五石!我的天,小人跟庄稼打了一辈子的交道,还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好的收成!”

卢象升皱起眉头,蹲下去翻拣着筐里的土豆,一点也不介意上面满是泥土。他拿起最大的一个在手里掂了掂,放下,又走向另一筐。军户们看着他,他们的顶头上司,大名、广平、顺德三府右参政兼副使,天雄军的最高指挥官,看着他像买菜似的对着一堆土豆挑挑拣拣,满手泥巴,都觉得这位大人挺亲切的,换了别人,别说是三府最高长官了,就算是一个小小的知县,都不见得愿意到地里跟他们说上一句话!

舞阳之行给了卢象升极大的启发,尤其是杨梦龙那种让卫所专门搞生产,用军田的产出供养军队的做法,更是让他印象极为深刻。回来之后,他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写了一份奏折上奏朝廷,要求将三府卫所的军户和军田通通调拨给自己管辖。此时内地的卫所已经烂得不成样子了,随着土地兼并的加剧,军户大量破产,非但没有能力再向朝廷纳粮,还得朝廷调拨大量粮饷供养他们,有人愿意接手这个烂摊子,朝廷简直就是求之不得。没过多久,朝廷就回话了,提出一个条件:如果卢象升愿意承担广平、大名、顺德三卫十八个千户所的军饷,朝廷可以将三卫下辖的军户和军田全部调拨给他,这些军田的产出由他自由支配。对于朝廷而言。这是非常划算的,一来甩掉了一个负担,二来,也可以以此为借口削减一部份天雄军的军饷————都给了你们这么多军田,还好意思找我们要钱?真是一举两得。卢象升想也没想就同意了。这一大事是在短短一个月内完成的,对于明末的官僚而言,简直就是光速了。

以光速拿到这些军田之后,卢象升同样以光速整顿这个烂摊子,将那些欺压军户的百户、千户通通拿下,扔进了监狱,同时上门拜访侵占军田的缙绅,让他们把军田还回来。他是三府最高长官,又是颇有官声的文官,为了那点田产去驳他的面子实在不划算,经过一番讨价还价之后,大部份被侵占的军田都被拿了回来。接下来卢象升大力鼓励破产的农民入军籍,入军籍者可以无偿获得三十亩军田,不必再上战场打仗,只管种好田就行了。对于那些破产的农民而言,这是一个难以抗拒的诱惑:军户是不必纳税的。在短短几个月里,便有近万破产农民入了军籍,重新将已经名存实亡的天雄三卫给补满了。随后,卢象升从舞阳卫借来大量工匠,打制农具,建造水车,打灌井,铺竹渠,带领军户们开垦荒地,干得是有声有色。好不容易,终于到了收获的季节了,他当然要过来看看。

小麦的收成还算正常,大量的水车、竹渠和灌井给麦田提供了充足的水,很多麦田的收成达到了两石有余,一些肥田甚至多达三石,这相当少见了。但土豆的收成让他不大满意,他发现土豆的块头比起舞阳县那边的要小很多,每一株土豆苗结的薯仔也没有舞阳县那边的多,看了几块田都是这样,不禁皱起眉头来,说:“这产量比我预想的要差很多啊。舞阳那边的产量普遍在二十石以上,用同样的种子,同样的技术,为什么产量会差这么多呢?”

百户笑着说:“我们肥料不够,产量当然比不上那边了。”他们这些百户都被卢象升送到舞阳那边开过眼界,知道那边的土豆产量有多丧心病狂,同样,那边的肥料供应也让他们羡慕万分,肥料这么足,想不丰收都难了。

卢象升叹了一口气:“唉,肥料!”他知道这不能怪军户们,为了提高产量,军户们把能用的办法都用上了,积肥、沤肥、捡粪,甚至连池塘里的淤泥都通通挖了起来施进田里,可肥力还是跟不上。十万亩土豆呢,还有大量的蔬菜瓜果,样样都要肥料,就算他们把山上的草木全部割回来烧成草木灰也不够。他拍拍手,说:“看来,想要收成好,还得多养些鸡鸭牛羊啊!”

军户们举双脚赞同:“对极了!特别是牛,必须多养一些,这么多田,没有牛根本就忙不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