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调(1 / 2)

明末混球 流光飞舞 2523 字 18天前

皇太极的胜利还在继续。

吴襄和宋伟逃回锦州之后,让孙承宗给臭骂了一顿,不得已,在九月二日,这两位老兄再度率领八千步骑军出城,增援大凌河城。这次,这两位学乖了,沿着山地运动,试图利用地形限制后金八骑的发挥。但是很不走运,他们跟皇太极撞了个正着,皇太极见前方烟尘滚滚,知道是明军大部队来了,二话不说,率领两百亲兵冲上去,横冲直撞。正蓝旗和镶红旗一见就急了眼,这可是他们的汗王啊,一头扎进了千军万马之中,万一有个三长两短,他们全家都得死的!这两旗精锐红着牙不要命的冲上去,对吴襄和宋伟发动排山倒海般的进攻。上次惨败令吴襄和宋伟心有余悸,哪里还敢再硬扛,见势不妙,呼啦一下就逃了。接下来所发生的事情跟上前如出一辙,明军溃不成军,镶红旗和正蓝旗追在后面轻松惬意的射啊剁啊,杀得明军尸横遍野,这次增援再度以惨败告终。

经过这次失败,孙承宗对吴襄和宋伟基本死心了。很明显,仅仅依靠锦州、松山、杏山这一线的兵力是无力撕开后金的包围圈,解大凌河城之围的,再怎么担心大凌河城里的数万军民,也只能等到张春所率领的四万大军到达之后,再去增援大凌河城,否则就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没回头了。老孙头并没有气馁,再过十多天,张春所率领的大军就能赶到州了,这支大军囊括了北直隶几乎所有的能战之兵,举人张春颇有才具,在收复关内四城的战役中表现出色,这支大军的加入将会改变明军被动挨打的局面。当然,他最希望看到的还是天雄军,在那次检阅中,天雄军装备之精良,军容之严整,给了他极深刻的印象,卢象升更是数一数二的猛将,多了不敢说,卢象升所率领的天雄军跟后金八旗中一旗人马打成平手肯定是没问题的。此外,他也希望能将秦翼明所率领的那九千川军再调过来,张春手里就有四万大军了,再加上六七千天雄军,九千川军,总兵力将达到五万余人,跟后金此次动员的兵力不相上下,大凌河守军再来一个里应外合,胜算不小。

孙承宗上奏朝廷,承认三番增援均告失败,形势危殆,请速调天雄军和川军,以增强张春所部的战斗力,方能解大凌河之围,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紫禁城,早朝。

大凌河之围已经持续了一个月,朝廷也被架到火上烤了一个月,大家都有点上火了。尤其是崇祯,嘴唇都起了水泡,看完孙承宗的奏折后眉头拧成个疙瘩,让太监把奏折拿给文武百官看。年轻的天子的声音中透着疲惫,力不从心的疲惫:“众爱卿,孙阁老认为此番建奴倾举国之兵围攻大凌河城,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必须集结更多精锐,方能解大凌河之围,你们认为如何?”

温体仁和周延儒这两位一声不吭,以眼观鼻以鼻观心,仿佛两尊入定的大佛。能当到次辅、首辅,算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很多话用不着他们开口,自然有人会替他们说的。他们旗下的小喽罗们纷纷把目光投向兵部尚书,军国大事啊军国大事老兄!本职工作啊本职工作老兄!你是不是应该出来说几句话了?

————前任兵部尚书梁廷栋已经被撸了。这位兵部尚书还是有些才具的,当兵部尚书这两年,对很多事情的判断颇为准确,收复关内四城之战中他也调度有功,应该说,他这个兵部尚书虽然手脚不大干净,喜欢贪污,但是还算称职。但这位还算称职的兵部尚书干了一件蠢事,为了对付越闹越凶的流寇,居然提出加收三厘田赋作为剿饷!本来每亩九厘的辽饷就让老百姓气都喘不过来了,再加征剿饷,那是要把老百姓往死里逼啊!剿饷开征,天怒人怨,言官跟打了鸡血似的群起围攻,梁廷栋这个兵部尚书实在当不下去了,被迫辞职,由熊明遇代替————当然,剿饷还是要征的,一厘不少。

熊明遇硬着头皮出班,朗声说:“启奏皇上,臣窃以为,重修大凌河城实为不智!”

崇祯眉头拧得更紧,都快打成死结了:“朕问你是否要按阁老所说,调动天雄军、川军驰援大凌河城,没问你重修大凌河城是对还是错!”

熊明遇慌忙跪下,诚惶诚恐:“微臣失言,微臣知罪!”

崇祯挥挥手,说:“无罪,无罪!起来吧。”

熊明遇如奉纶音,跳了起来。

崇祯面色苍白,颇为烦躁。自登基以来,后金建奴就成了他的噩梦,不管他怎么做,不管他作了多周全的准备,只要建奴一出动,明朝就只有被动挨打的份,每年花费四百万辽饷供养着的关宁军,除了打败仗和守城,似乎什么都不会干了,任何人碰到这种情况都会抓狂的!他捏紧拳头,咬牙说:“大凌河城,一定要救!阁老不是要川军,要天雄军吗?给他,调给他!朕不管他要多少兵马,多少粮饷,只要能保住大凌河城,只要能保住城里那数万军民,只管给他好了!”

这时候周延儒就不能不出来说话了:“皇上,万万不可!建奴对大凌河城围而不攻,张两翼以却我援军,意图再明确不过,就是要用大凌河城作诱饵,引我军精锐之师前去送死!川军是拱卫京师的最后一支能战之师,倘若孤注一掷,将这支能战之师也断送了,建奴乘机进犯,则京师危矣,望皇上三思!”

一向跟周延儒水火不相容的温体仁难得的表示了赞同:“首辅所言极是!兵备道张春张大人所率领的四万大军不日即抵达锦州,再加上关宁军,可战之兵不下五万,如此雄厚的兵力,若能胜,何必再动用川军?若不能胜,动用川军又有何益?为京师安危计,望皇上万万不可动用川军!”

熊明遇低声说:“是啊,如果此次增援失败,川军被断送,京师就没有能战之兵可供调动了……”

崇祯苍白的脸上掠过一丝青气,霍地站了起来,厉声说:“失败?怎么可能会失败!张春是知兵之人,麾下四万大军也是来之能战的精锐之师,再加上坚韧剽悍的九千川军,怎么可能会失败!?”

周延儒声音也略略提高了一些:“不怕一万,最怕万一!”

这几位决定着帝国命运的人物争论的焦点,始终是该不该动用川军,没办法,大家都让己巳之变中后金屠掠京畿的惨状给吓坏了,打死都不愿意再来这么一次。当然,周延儒和温体仁极力反对出动川军,除了为自己的小命着想之外,还有更深一层的考虑:他们根本就不希望孙承宗能击退后金,解了大凌河之围!孙承宗的威望和资历本就非同小可,是首辅最强有力的竞争者,如果此番能击退后金,威望之隆,何人能及?周延儒说什么也不愿意看到这一幕。而作为次辅的温体仁更不愿意,一个周延儒就够讨厌了,再来一个比周延儒还要强大的孙承宗,他这个次辅什么时候才能熬出头?一个是为了保住自己的首辅地位,一个是为了先下手为强干掉潜在的竞争对手,这对冤家死对头难得的默契了一回,极力反对出动川军,没有再扯对方的后腿。至于大凌河城那几万军民的安危,缺少川军这支精锐的张春会不会因此失败,全军覆没,又关他们什么事?死的又不是他们的亲信!

两尊大佛都开口了,那帮小喽罗看到机会,纷纷打破沉默,叽叽喳喳各抒己见,话里话外都是反对出动川军。崇祯自己也挺为难,他是万万不愿意接受一场惨败,这关系着他的颜面,以及明朝的切身利益!但后金入寇的阴影像一座大山一样压在他的心头,一次次将他从梦中惊醒,出动川军,万一增援失败,把川军也给葬送了,京师无兵可调,岂不糟糕?想到这里,他对孙承宗颇为不满,都给你调了四万大军了,关宁军也尽归你节制,同时昌平、天津、登莱等镇也全力支援,你还抱怨兵不够,那得给多少兵马才够你用?他越想越烦躁,忍不住就要发火了。

这时,一名太监风风火火的跑了进来,尖着嗓子叫:“皇上,大捷,大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