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祖大寿的这个判断,在场众将也都表示认同,觉得应该是这个道理,可问题是,就算援军进展顺利,可是还要多久才能赶到,谁也不知道!可是城破的日子却已经扳着指头都能算清楚了!这要是援军赶到了,城也破了,不还是一切都白搭了嘛……
并且以他们所知的明军的尿性,往往一点点路都要走上半天的,各种没有效率!(当然要是把他们换成援军的话,同样也是如此,另外此时的行军,全靠两条腿走路,确实困难,当初的浑河血战,由戚金带领的戚家军,从出发到赶到浑河岸边,整整走了三年)
所以这要是等待援军来救援的话,恐怕黄花菜都凉了……
所以面临这危机时刻,就另有一个亲信将领小声说道:“所谓大丈夫能屈能伸!照我看来不如再守上一二天,如果到时候援军再不来的话,那咱不如就往那边去了吧……”说着他还朝着狗鞑子占据的方向指了指。
而听他这么一说,在场的人心思都活泛起来,毕竟这也是很明显的,他们这边在狗鞑子那里并非没人,相反人数不仅不少,还活的很滋润。
就像祖大寿的心腹部将韩大勋,大凌河血战后投降过去,就被封为户部承政,另一员部将李云,被封为刑部承政。
(所谓的承政,大约相当于大明的正三品侍郎,属于绝对的高官了,当然在正宗的满人眼里,就算你品级再高,依然还是把你当成可以随意使唤的奴才,就像著名的大汉奸范文程,官拜秘书院大学士,类似大明的内阁首辅,算是深得鞑子看重了吧?可是连自己的老婆都保不住),
更不要说祖大寿的两个儿子,都被封为大官,所以有了这样的对比,也难怪这些人心动了。
并且不得不说,皇太极在某些方面,确实比较英明,或者说更加的阴险!如果是换成之前的老奴,极端仇视汉人!几次三番的对辽东汉人高举屠刀,甚至喜欢玩屠城的把戏!所以这些将官就算再怕死,也不敢投降过去的……投降过去也是死,那还投降过去干什么!
可是现在呢?皇太极的这种怀柔政策,很能迷惑人心啊……
不过就算这样,祖大寿听了这样的议论,却只是狠狠瞪了他们一眼,然后说了两个字:“肤浅!”
而这也是很明显的,祖大寿虽然是个武夫,可是在几十年中的明清两国交战之中,也早已学乖了,别看现在他的儿子和部下,在鞑子那边过得还不错,这只不过是他还有利用的价值罢了!
真要是祖氏子弟全部过去,彻底投向鞑子,谁知道狗鞑子会不会就翻脸不认人?玩起了卸磨杀驴那一套?然后到了那时呢?他们就只能完全任人宰割?干瞪着眼在一棵树上吊死?
所以说两头下注,方为上策,当然这种在历史上也是有迹可循的,君不见三国时期,诸葛一族同样也是如此,弟弟诸葛亮,侍奉刘备,哥哥诸葛瑾,却是孙权的重臣,两头下注,旱涝保收啊!
更不要说他们在辽东经营多年,其实日子过得非常滋润的,而且朝廷对他们几乎也是毫无约束,相当的‘宽容’。
(例如在大凌河血战惨败后,崇祯曾经几次召祖大寿入京问话,可祖大寿就是不去!然后崇祯对这样的军头还毫无办法,还得捏着鼻子许以他高官厚禄,加封太子少傅,左都督等等,所以像他这样的势力,在辽东差不多就等于一个土皇帝了)。
包括他手下的这些部将,和下面的一干祖氏子弟,乃至是众多家丁,个个在辽西都有田亩庄园,有若一个个大小地主,日子过得相当滋润,可真要是投到鞑子那里去了,还会像大明那么宽容?让你留着这么多的产业?并且没人管束的?所以这样一番对比,自然知道哪里的好了。
所以在经过祖大寿的一番分析后,在场众将都是恍然大悟,感觉说的有道理。
可就算是这样,祖大寿说完之后,反而沉默了起来……道理是这个道理没错,可这一切的前提就是,援军要能及时赶到!不然的话,真要是城破了,在为国尽忠和再次投降之间,祖大寿都不知道会做出怎样的选择了?甚至会不会和十年前一样呢?毕竟好死不如赖活着啊……
可正在众人都感觉左右为难的时候,这时忽然有个亲卫来报:“报告,守城的儿郎们带来了一个明军,还自称是玄甲军特别分队的,并且还带来了援军的消息,请问是否要把他带进来?”
ps鞠躬感谢书友zz681027的打赏!前几天刚刚打赏过,今天又来,这样的支持……感动之下,无以为报,只能力争写出更多更好的情节,来回报亲的厚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