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7章 夸张的事实(呼唤月票)(1 / 2)

调教初唐 晴了 1671 字 17天前

我幸福地眯上了眼,感受着脑袋受李漱指压按压带来的舒适感,一面静待着宫女姐姐开言。宫女姐姐果然不负我之所望,提及均田制及租庸调法的弊端,头头是道,而且很多没有暴露的问题,宫女姐姐以她那超乎常人的远见卓识全给捕捉道。

“我大唐初年,遭逢战纷战争之后,百姓离散,天下调零,天下之人口比之前朝之时,十剩不过三四,故我大唐立国之后,便施行均田制和租庸调法,对于我朝之农业生产的恢复和社会经济的繁荣起到了积极作用。

但是,均田制和租庸调法本身也存在着不少流弊。不说其他,光是一点,如今大唐现行的土地置换之制,这其实也开启了大唐对于土地买卖的限制,妾身并非说土地置换之法不佳,而是说,即使没有俊郎此法,其实我大唐对于土地的买卖限制亦是越来越宽,连口分田,也允许百姓在特定的情况下也可以买卖。这就造成土地兼并日益加剧......”

“照儿所言不差,其实,不论是哪一个年代,土地买卖问题,都是杜之不绝的,从秦汉至今,哪个时候会不出现大地主呢?这个问题,就如同大河终将要汇入大海之中一般不可阻扰,任何方法,都不过是暂缓罢了,人性本恶,贪念,是任何一个人都拥有的,正是这个与生俱来的观念,才会让土地兼并几乎没有办法阻扰。”我叹了口气,中国古代数千年文明,就是农耕文明,农耕文明的特别就是对土地有着极强的信赖性。

当土地与人口之间出现了不相衬的差距又或者是断层之后,百姓连最赖以生存的土地都失去之后,必然会让统治阶层与百姓之间产生出尖锐的矛盾,其最终的结果就是战争,又或者是改朝换代。

我的这一番言论,让宫女姐姐满脸认同之色,颔首轻笑道:“俊郎一下子就点出了土地兼并的根本,其实,还不光这些,又如对官吏普遍授田,这些官吏广占土地,但是,这些官吏交税了吗?没有,不说旁人,便是我父亲应国公,拥田万亩,有户数百,而他们的劳作,并没有交予国家,而是收归勋贵所有......”

------------------------------------------------

宫女姐姐这话说得很轻,不过,却让李漱和程鸾鸾都不由得动作一顿,这里边,牵涉及大,不仅仅是牵涉到大唐的新贵,更牵扯到大唐的王公贵族,也就是皇家。李漱坐到了我的身边,软而清凉的手放进了我的掌中:“照儿妹妹的话儿也没错,说实话,妾身也没把爹爹赐下的食邑当作一回事,不过,说起来,爹爹和爷爷这些年来,赐下的田亩,怕是比我们大唐的一个上州的总数都要高出数倍。却一钱税赋也收不回来。”

李漱这话,也是向我表明了她的态度,她让在我的这一边,程鸾鸾也同样颔首,毕竟,她们都是我的家人,她们无私的支持,才能使得我在这一事件的处置上能更显得大公无私。

我站起了身在来地板上溜达,一面言道:“是这个理,说实话,一亩田的一年产出,能赚几个钱?怕是连半贯都不到,而做商业,就拿咱们家利润最小的砖石坊来说,一年下来,好歹也能有几千上万贯的收入,这说明什么?土地是维系国家的基础,但并不一定就是我大唐经济发展的方向。

我大唐的贵族、宗室和官僚大地主按规定都享有免税免役的特权,他们占有大量的土地,却不负担赋役,沉重的赋役负担却落在自耕农民身上,所以均田制不过是表面上的平均,实际上根本不均;租庸调法对百姓并未带来多少好处,反而弊端丛生。”我抬起了一只手很是用力地挥动了下,就像是无产阶级革命斗士即将上战场一般潇洒。

鼓掌,三个漂亮婆娘外搭三个陪嫁丫头都很理解地用掌声为本公子作出了鼓励,嗯,气氛相当的良好,一家子拢在一块献计献策,讨论得很是热烈,宫女姐姐更是目光向远处看,点出了一个更加令人后怕的结果。

那就是逃户问题,“我大唐由武德九年至贞观二十二年,户口岁增,而赋税不益,莫不转去乡邑,共为浮惰,或豪人成其泉薮,或奸吏为了囊橐,逋亡岁积,流蠹日滋。”宫女姐姐这话让我一头雾水,虽然我对文言文已经有了相当程度的了解,但毕竟我在后世生活了那么多年,对于这含义蕴深的文言文,我还是很难得在瞬间就能完全正确地理解。

程鸾鸾赶紧向我作出了解释,有些百姓因为遭了灾害等各种各样的原因,而转而投身于地主和勋贵世家的门下,成为隐户,而且一些官吏与地方大豪勾结,少报或者不报隐户,让这些大地主成为逃户的保护伞,而逃户的产出成为了地主的私利,而不需要向国家缴纳税赋,而且这种现像是越来越严重。平均每年逃户者,据实上报的,至少有近万户,这说明什么?说明到少每年国家至少减收万贯收益,这只是显性的,还不包括隐性的因素。

嗯,越分析,越是胆寒,宫女姐姐犀利的笔下,一条条弊端和不利因素整整写出了数张大纸,怕是光拿这些东西交给李叔叔,绝对能把他吓得一身冷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