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 流言止于智者(一)(1 / 2)

游龙戏唐 凤鸣岐山 1713 字 13天前

太宗的诏书很简单,拢共也就只有一句话而已——着李恪即刻入宫觐见,除此之外,再无其余,着实是简单得太过了些,自不免便令李恪心中疑窦丛生的,然则帝王有召,李恪却是不敢有丝毫的耽搁,与陈子明匆匆交谈了几句之后,便即捧着今日处置完的公务折子,由赵如海陪着,疾步便进了宫,一路向寝宫急赶了去。

“儿臣叩见父皇。”

方一转过屏风,入眼便见一向趴伏在锦垫子上的太宗此际居然和衣而坐,手持着本奏章,正自眉头微皱地端详着,脸色虽尚算平静,可眼神里明显透着股淡淡的戾气,足可见太宗心里头断然不似表面上看起来那般平静,一见及此,李恪心中的疑惑自不免便更浓了几分,只是这当口上,也自顾不得去细想那么许多,紧着便抢到了御前,恭谨万分地便是一个大礼参拜不迭。

“免了。”

听得响动,太宗随手将折子往龙榻上一搁,面无表情地看了李恪一眼,而后方才声线淡然地叫了起。

“谢父皇隆恩,此是今日儿臣所批之公文,内有节略及儿臣之浅见,还请父皇御览。”

这一听太宗叫起的口吻浑然没了往日里的和煦,李恪的心弦当即便是一紧,但却不敢流露丝毫,先是规规矩矩地谢了恩,而后方才于起身之际,将手中捧着的那厚厚一叠奏本往前递了去。

“嗯。”

太宗看了眼那厚厚的一叠奏本,眼神里当即便有道复杂的精芒一闪而过,但却并未多言,仅仅只是不置可否地轻吭了一声,扬手间,自有随侍在侧的小宦官紧着抢上了前去,接过了李恪手中的本章,转呈到了龙榻前的矮几上。

“朕此处也有份本章,恪儿且就看看好了。”

太宗并未去看那叠已摆在了几子上的奏本,反倒是指点着搁在龙榻边的那份本章,语调淡然地吩咐了一句,当即便有一名见机得快的小宦官行上了前去,伸出双手,将那本奏折捧了起来,转呈到了李恪的面前。

“儿臣遵旨。”

听得太宗这般说法,李恪原本就紧绷着的心弦顿时便更紧了几分,但却不敢带到脸上来,也就只能是恭谨地应了一声,伸手取过了折子,只一看,额头上当即便见了汗,不为别的,概因这本章赫然是刘洎所上,所言所述除了自辩冤屈之外,更多的则是在弹劾李恪与陈子明党同伐异,把持朝政,有不轨之心,又称废嫡立长与朝廷体制有悖,实祸乱之根源云云。

奏本不算短,洋洋洒洒数千言,可对于早习惯了看本章的李恪来说,浏览上一遍根本无须太长的时间,只不过为急思对策之故,李恪自不会急着开口言事,而是假作认真审看的样子,脑筋全速地运转了起来,良久之后,方才面色凝重地抬起了头来。

“看完了?那就说罢,尔对此本章可有甚看法么,嗯?”

见得李恪已然合上了折子,太宗当即便声线微寒地开了口。

“回父皇的话,儿臣以为谁人背后不说人,谁人背后不被人说,然,清者自清,浊者自浊,他人言语如何,自是他人之所思,儿臣听之也就是了,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即可。”

自辩?那绝对是最愚蠢的做法,真要是李恪敢在此际胡乱狡辩,那后果只能是被太宗狠训上一回,闹不好监国之权都有着被收回之可能,这等蠢事,以李恪之政治智商,自是不会去干。

“恪儿能这么想便好,此折,朕就不理了,恪儿自去处置也就是了。”

太宗神情肃然地盯着李恪看了好一阵子,见李恪始终神情平静,显然不像是在作假的样子,这才脸色一缓,挥了下手,便以不容置疑的口吻下了令。

“儿臣遵旨。”

太宗此言一出,李恪便知自己算是过了关了的,紧绷着的心弦当即便是稍稍一松,但却不敢有丝毫的流露,也就只是恭谨地应了一声了事。

“刘洎因言获罪,实咎由自取,朕不杀其,已是宽恕为怀,此一案,子明断得不差,回头朕自当嘉奖于其,此后话耳,姑且不提,今,侍中既已出缺,为稳朝纲故,终归须得有人担纲才是,恪儿可有甚人要荐么?”

太宗对刘洎的行事疏狂其实本来就有看法,如今其竟敢妄言要效仿伊尹、霍光,太宗自是不可能容得下其,几句话下来,便已是彻底为刘洎一案盖棺定了论,此本就在李恪的预料之中,只是后头那话锋一转的问题,却又令李恪心头猛然便是一跳。

“一切听凭父皇做主,儿臣别无异议。”

侍中乃是要职,倘若能掌控在手,再加上监国之大权,便足以牢牢掌控朝纲,李恪对此,又怎可能会不动心,实际上,若不是陈子明有过提醒的话,此际李恪十有**要露出破绽来,那后果么,显然就不是那么好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