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1 / 2)

[清穿]东宫女官 张佳音 2291 字 1个月前

第208章

太子是大清的上位者, 为东珠一个格格安排众多老师教导,而东珠如今读书的地方, 正是当年太子和皇子们在毓庆宫读书的偏殿,太子为了东珠,将偏殿最大的一个屋子分给她,里面堆满东珠的各种稀奇古怪的玩意儿。

毓庆宫宫殿不宽裕,东珠却已经有三间屋子,连皇长孙都没有这样的待遇。

外人闻听之后免不了惊奇,但也不过说几句“爱女如命”之类的话便罢了,并不会对太子造成任何不好的影响。

太子妃不知道那么多事,但她什么都不用知道,只会比太子更加支持,还在毓庆宫其他几位格格来请安时, 对他们说:“旁人家的姑娘我管不到,但你们如若有什么喜好想学, 只管与我说。”

格格们面面相觑,心头茫然,最后是二格格尔堇, 小心翼翼地请求道:“嫡额娘,女儿想学画……”

太子妃立即点头, “可以。”

二格格一喜, 跪下叩谢。

其他人见状, 面上皆是意动,却又不知何原因踌躇。

太子妃道:“不急, 慢慢想便是。”

“谢过嫡额娘。”

格格们请安完先行离开, 容歆也起身道:“娘娘, 格格的先生应是到了, 我带格格去前院。”

太子妃看向乖巧的东珠,也不在乎她不会回答,宠溺道:“东珠,你有如此机会,要好好学。”

东珠理所当然的没有言语,但她眼睛看着太子妃。太子妃得到这种回应,已是极满足。

东珠的课程极多,容歆陪她时,就坐在另一张书案后抄书,时不时抬头看一看,见她神情专注,嘴角便会上扬。

入夏后,太子妃陪皇太后去畅春园,一并带走宝珠和其余的格格们,容歆和雪青留在毓庆宫中,轮番做东珠的陪读。

今日容歆要赴荣妃马佳氏的约,雪青早早便到偏殿来替换她,见她看着格格一脸若有所思,问道:“女官,您在想什么?”

容歆支着下巴,思索道:“雪青,你说是不是该给格格再加一门课?”

她是想给东珠再加一门外语,这样她在深入学习两年之后,便可亲自去看,那比读旁人加工之后的书更直观。

而雪青一听她的话,当即便惊道:“格格已经一刻不得闲了,还要加吗?”

“格格的样子,分明是当作玩耍一般,你什么时候见格格受谁逼迫,做不喜欢的事了?”

“这倒是。”雪青看向东珠的眼神近乎崇拜,“格格真是厉害!从没听说谁家的格格像咱们格格懂得这样多。”

容歆好笑不已,起身将此处交给雪青,带着两个小宫女便往后宫去。

她一进钟粹宫正门,便见荣妃身后跟着一串儿小宫女,正在院里转圈圈,花盆底踩在石板上,哒哒直响。

荣妃冲容歆招呼道:“容歆,我今日还未走到时辰,你再陪我走一会儿。”

容歆挑眉,顺从地走过去,问道:“您这是哪一出?”

“你不是一直带着太子的几个格格散步?”荣妃一脸“你骗不过我”的神情,“你抄过那么多医书,怎会做无用之功,此举定然极养身。”

虽然容歆散步的理由跟她抄医书没什么关系,但荣妃的话……她没有反驳,毕竟运动并无坏处。

不过依旧很好奇,“您为何突然养身?”

荣妃瞥向容歆,眼神明明白白地表示,是因为她。

容歆歪头满眼疑问。

“你这临了临了的,偏还多灾多难起来,我年轻时气运便不甚好,还想多享几年位高众星捧月的福,当然要仔细起来。”

临了……容歆突然偏头痛,对荣妃十分无力。

荣妃还为她好似的提醒道:“咱们这岁数,不抓紧保养,如何能长寿?”

“未雨绸缪。”容歆不甚诚心地称赞道,“我等自愧不如。”

荣妃叹了一声,道:“你没瞧见,前年敏妃去了,十三阿哥直接哭成个泪人,胤祉和金婵虽不是细心的孩子,却是极为孝顺,我得教他们知道我这个额娘过得好才是。”

敏妃章佳氏病重时,康熙在巡幸塞外,十三阿哥胤祥日夜兼程回京奔丧,好歹见到生母最后一面。

容歆与敏妃不甚熟悉,只是听闻一个年轻的生命又这样消逝在紫禁城中,难免还是会怅然。

荣妃这一圈走到一半儿,直接停下,“时辰已到。”说完,便脚步一转往正殿去。

容歆没走完整圈,脚下跟着荣妃,心还在剩下的半圈,浑身不适。

而荣妃回到正殿,便挥退宫侍,对容歆道:“你知道吧?皇上允四阿哥兄弟几个去探望德妃了。”

容歆颔首,“德妃娘娘生病,皇上念及四阿哥等人孝顺,特允几位阿哥探望。”

“德妃刚禁足时,可没少生病,皇上怎么此时才顾念起几位阿哥?”荣妃哼了一声,道,“还不是因为三个儿子能干,她倒是好命。”

容歆垂眸喝茶,不予置评。

荣妃话憋在心中多日,絮絮叨叨道:“恐怕再过两年,皇上便会忘记她的过错,她就又是风光无限的德妃娘娘,敏妃那样老实的性子,年纪轻轻便去了,她倒是那样的境地也能活到儿子们都长大成人。”

德妃乌雅氏风头正盛的那几些年,其余三妃的宠爱皆不如她,也多多少少都吃过德妃的暗亏。

荣妃后来回过味儿来,也发现惠妃呐喇氏曾经的回护,是以这些年嘴上依旧不饶人,跟惠妃的关系却有回暖。

容歆是荣妃常倾吐的对象,将这些全都看在眼里,稍加思索,便放心茶杯,问道:“您可是担心德妃娘娘有朝一日解禁,会教后宫重新不平静?”

荣妃不愿意承认,可容歆不是旁人,到底还是不情不愿道:“我有个郡王儿子,这辈子不出意外便差不了,可不想有个莫名其妙的人再捣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