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1 / 2)

渭北春天树 休屠城 3272 字 23天前

他第一次说这么多话:“以前听见你同李娘子说...你娘原先有件稀罕首饰,是支八宝钗,原本打算留给你做嫁妆的....我找齐全了八宝,也替你镶了只钗子,你看看,喜欢么?”

那是一支鎏金掐丝八宝钗,点缀八色玉石,霞光潋滟,璀璨似晶,光芒耀眼,水色动人,都是赫连广从商队里的珠宝商人那儿一个个搜罗而来,再找首饰师傅镶嵌而成。

陆明月眼无波澜,握在手中无动于衷:“我会杀了你。”

杀了他,她也活不了了,她也只是一名手无寸铁的弱女子,一个容易招惹风言风语的寡妇,她的孩子怎么办,她的孩子会不会变成另一个孤儿,孤苦无依,受人欺侮。

赫连广抓着她的另一只手,把沉甸甸的东西塞进她手中:“我的刀,从脖子或者胸口进去,必死无疑。”

“我知道你看不起我,觉得我们羌人啖血食肉,野蛮粗鲁,我们是奴隶,是强盗,是蛮夷,但胡人和汉人一样,有血有肉,有泪有笑,我们也会喜欢女人,心疼孩子。”

“嫁我。你和嘉言,我来养。”

陆明月咬咬牙,发出一声闷哼,握着手中八宝钗,发疯似的朝赫连广胸膛扎去,“你这个野蛮人,混蛋,禽兽。”

她一连扎了数十下,赫连广眉头不皱,任凭胸口鲜血淋漓。陆明月无法自抑,嚎啕大哭,她永远也回不去的清风明月,小窗幽梦,她维护的那点体面都没有了,都碎了。

赫连广抱住她,抹去她面上绵绵泪珠。用最直接的方式满足她,抚慰她。

这片土地它不温柔,也没有那么开化,容不下什么脆弱的绮梦,也不需要什么束缚,人如蝼蚁,苟且偷生,活着最重要。

第20章 上元节

上元佳节,火树银花不夜天。长安城此日鸣鼓聒天,燎炬照地,好些街衢都设了高棚,棚下倡优杂技,关扑□□,饮食花样比比皆是,无论贫富男女,皆是炫服靓妆,香车宝马,呼朋引伴出来看烟火。

段瑾珂正陪着家中母亲,祖母乘车游逛灯会,自己抱着才四岁的小妹嫣姝随行在侧,行至山棚一带,游人塞路,车马不通,只得带着家丁下来行走。嫣姝鲜少见过这样热闹景象,沿路兔儿鸟儿灯,糖葫芦,雪柳狮子球等买了一路,把身后的家丁的几双手都塞满了。

“二哥哥。”嫣姝裹在大红的绒裘里,奶声奶气,“二哥哥,前头有卖狮子糖,我想吃狮子糖。”

“前日里还囔着牙疼呢,这会又要吃糖。”小孩都爱甜,却不好多吃,怕糟了牙就不好看,“不怕二娘训你么。”

“二哥哥买的糖,娘亲不训姝儿。”嫣姝笑眯眯,悄声在段瑾珂耳边道:“娘跟大娘走在前头看灯,看不见姝儿吃糖的。”

嫣姝拎着五彩羊皮灯,抱住段瑾珂脖颈摇摇晃晃撒娇:“二哥哥,狮子糖呀。”

段瑾珂一时抱她不住,肩膀晃了晃,嫣姝的五彩灯笼从身旁一群锦绣罗绮的仕女头上掠过,流苏勾住一位苗条欣长女子头上插的捻金雪柳,女子头上还披着绮罗发纱,此时一并随着雪柳滑落肩头,露出一头浅色头发,段瑾珂只听见那位女子捂着发髻,轻轻啊了一声。

两人一打照面,段瑾珂看见那双水色动人的眼,禁不住愣了愣:“是你。”

那张玉一样无暇的脸,山棚两侧的灯光照在她脸庞上好似透明一般,深目高鼻,眸色如碧,原来就是那位不知姓名的嚈哒胡姬。

胡姬乍然看见段瑾珂也怔了怔,而后披上发纱,匆匆追上同伴。

“姑娘,胡姬姑娘。”段瑾珂捡起她掉落在地的雪柳,抱着嫣姝追上去,甘州城一别,胡姬连个名字都没留就走了,未曾料到天下这么大,竟然在长安又给他遇见。

“二哥哥,这个姐姐生的好奇怪...二哥哥....”

仕女游人盈路,满眼都是莺莺燕燕,段瑾珂在人流中追了一段,转角游人稀少处,胡姬却不见了踪影。

人已跟丢,段瑾珂捏着伊人遗落的发饰,抱着嫣姝慢慢行在路上。

“二哥哥,你认识那个姐姐呀?”

“不认识。”

“那你是不是看这个姐姐生的好奇怪,所以才追着人家跑的呀。”

段瑾珂笑道:“她不是生的奇怪,这个姐姐不是汉人,所以跟我们长的有点不一样。”

“她不是汉人,那她是哪里人,她的家在哪里呀?”

段瑾珂笑着摇摇头,段夫人一转眼见儿子女儿不见,派了家丁一顿好找,魏林见着自家两位主子,一溜烟窜过来:“哎呦我的祖宗,这是跑哪儿看热闹去了,也不告诉小人一声。”

“就在附近走了走。”段瑾珂道,“回去吧。”

一行人正行至丰乐楼下,丰乐楼是长安最大的酒楼,此日也是张灯结彩,装饰新奇。

正有一白面无须,青袍软靴的中年人近来同段瑾珂打招呼:“正巧上了,段公子,我家爷请你上去坐坐。”

段瑾珂眼中一亮,他认得此人,正是靖王身边的随侍唐三省,笑迎上去:“原来是唐兄。”

转身把嫣姝抱给家丁,吩咐了几句,随着唐三省上楼。

楼上雅间蓬莱阁,靖王正笑谈饮酒,窗边还倚着位赏灯看景的年轻公子,俊目朗眉,气质清贵,让人如沐春风的微笑唇角后,自有一股令人颤颤不敢仰视之威仪。

段瑾珂心内一激灵,趋前行过大礼:“学生段瑾珂拜见靖王大人和...太子千岁...”段瑾珂在朝中无职,尚是白身,但段家近年来又和靖王走的近,靖王对段家的几个子侄也颇是熟稔。

“起来起来,只是私下相会,何必行此大礼。”靖王支膝坐起,也是一副洒脱模样,“正是瞧见你在楼下行走,邀你上来喝一杯。”

靖王此人,真是随和亲切的可以。

太子杨征微笑着踱步过来:“我未曾与你见过,你是如何认得我来的?”

“正月殿下率百官在明德门祭天,学生在城下遥望过殿下丰仪。”段瑾珂作揖道,“再者殿下自有侧目威仪,非常人可比拟。”

“这倒有些肖似你兄长。”太子微微一笑,眉目舒展,“听靖王说你甫从陇右回来,一路见闻甚是有趣。我虽然兼了个河西大总管的位子,向往边塞风情,却从来也没踏出长安城,心生好奇,想听听你的所见所闻。”

靖王亲自动手,替太子倒酒,挑几份下酒菜,又遣了歌姬在帘外弹琴:“就挑些风土人情让太子殿下过过瘾。”

段瑾珂点点头,将从长安到碎叶城的一路见闻娓娓道来,这里头有些同靖王讲过,靖王便点点头,在旁多说上几句,太子听的认真,问的也仔细,物品交易税目,何处设税卡,沿路烽燧驿站,路上商人数目,驮包大小,都是些小而微的问题,许多段瑾珂也不尽知道。至于其中的风吹草动,太子自有消息,也不必问段瑾珂。

最后提及红崖沟一事,段瑾珂前几日又收到河西回信,信是李渭写的,大致说了春天当日说辞,带着长刀,说胡语的牧民,关中口音的商人和香气浓郁的茶叶等等。所以在太子面前又把前后详情详细说了一番,太子的脸色有些不好看,靖王道:“别的不提,物品被截,数月里商队无一人去报官,沿路州衙也早也查过,没有留下这支商队的过关记录,好生蹊跷。”

“怕是商队里的人心中有鬼,不敢与官府打交道。”太子笑道,“马匪的铁蹄印很是奇怪,不是中原工匠的技艺,倒像铁勒人锻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