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1 / 2)

于是陈家老太太看着宋雎窈就起了把她内销给陈老二儿子的心思,从此把她当童养媳一样盯着拘着,生怕她跑了,她连村子都不能走出去一步。

这个地狱要等宋雎窈16岁的时候,柳滟终于被打得受不了逃出家门,在大雨中撞到大城市里来的富豪的车,被富豪看上才结束。

宋雎窈垂下眼睫,现在的她,自然不会照着节目组为她设计的命运走。她要离开这个囚笼。

“窈窈,你说我们要怎么办呀?”柳滟等了半天没等到宋雎窈的安慰,蹭过去小声问。

第4章

“陈老二家暴成性,他老婆就是被打死的,你不能嫁。”她不想管柳滟的死活,但是她现在才10岁,必须要跟着她生活,就算她自己逃走,他们报个警,无论她如何拒绝,警察也会强行将她送回柳滟身边。

节目组为她设计的生长环境特别恶劣,这个村子里的人称不上什么坏人,却也绝对不是什么好人,他们刻薄冷漠,对于孤儿寡母并没有怜悯之心,甚至只想着从他们身上占些小便宜。

所以她是得不到任何帮助的。

柳滟害怕地搓了搓胳膊,“可是我们的钱从哪里来呢?”

宋雎窈看着她,那种冰冷的谴责的目光,让柳滟有些心虚起来。

虽然家里钱都赔光了,但是还没到把家里的东西都变卖掉的地步,宋雎窈坐在客厅里,打开了电视机。

电视屏幕上正在播放一档综艺节目,名为《我是大赢家》,这是一档益智攻擂节目。采用场上参与者分别单独对战答题的模式,不限年龄、职业,报名就可参加,奖金随着每场晋级增加。

宋雎窈眼睛定定看着。

在进监狱之前,她就是国家首府的高材生,当年的高考状元,虽然念的是理科,但她喜爱阅读,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各国习俗和偏僻的冷知识都掌握得非常之多,同学们称她为“活体百科全书”,问她任何问题她很少会回答不出。如今她的记忆没有再被压制,这些知识便回到她的脑中。

一瞬间,宋雎窈脑中有了一个清晰的计划。

宋雎窈起身去厨房。

此时柳滟正在一边哭一边做饭。

宋雎窈:“妈妈,别哭了,我想到办法了。”

柳滟不明白她在说什么,委屈地看着她:“什么办法?”

“把你的身份证银行卡都准备好,收拾东西,我们出一趟远门。”宋雎窈说。

宋雎窈现在身上那种说一不二和不容置喙的命令感,让柳滟感到委屈,却也下意识的遵从。

“你还有多少钱?”宋雎窈问。

柳滟期期艾艾:“大概一千多……”

真是贫穷。

“都拿给我。”

越拖越容易节外生枝,被柳国庆知道她们要出远门,为了防止到手的红包飞了,他会想方设法不让他们离开。所以宋雎窈说走就走,不给别人阻拦的机会。

宋雎窈骑着家里的电动三轮车,载着柳滟去乡里的车站,带她买了车票。

车站里人来来往往,柳滟是个抢眼的靶子,一双双视线时不时扫过来,宋雎窈肌肉缓缓绷紧。等待车子的时间似乎都被拉长了。

能顺利离开吗?那个人一边看着她们这边一边在打电话,会不会是认识她们,在给谁报信?

这时车来了。宋雎窈面无表情地带着柳滟上了车。

直到车子缓缓驶出了里安乡,宋雎窈绷紧的肌肉才缓缓放松下来。

大巴上,宋雎窈和柳滟斜后方座位上,一个大婶一双倒三角眼在宋雎窈和柳滟之间来回转,注意到她们好像是带了衣服出门的,双眼迸发出八卦的激情,拿出手机给人打电话。

她小声地说:“……还能有谁,就我们村里那个狐狸精,带着她那小兔崽子进城呢……全家都在村里,你说她能投奔谁去,我看说不准是会情郎……这种女人一看就不安分,不知道给男人戴了多少绿帽子……”

农村人少娱乐少,长舌妇和唯恐天下不乱的人众多,传播八卦的速度非常快,很快就有人传到了柳国庆耳中。

柳国庆原本正在陈家喝茶,一听到这个消息,笑呵呵的表情瞬间一变,正在给他倒茶的陈老二脸色也难看起来。

柳国庆和陈老二直接开车去追,柳国庆辗转要到了大巴上那个大婶的电话,拨了过去。

“你帮我拦住她,我们在赶过去的路上了,到时候一定好好感谢你。”柳国庆挂上电话,看了驾驶座上陈老二的脸色一眼,陈老二满脸横肉,身形高大,一拳能把看起来斯斯文文的柳国庆打晕,此时脸上阴云密布,更显吓人。

柳国庆心里害怕,更恨柳滟这么不懂事,他好心帮她筹算未来,她居然带着女儿逃走,没想到啊,兔子胆大的人,出息了!

大巴开了近三个小时,抵达终点站。

大巴站距离火车站很近,就在相邻的位置。这里人流量很高,人头攒动,摩肩擦踵,宋雎窈拉着柳滟的手在人群中穿行。

忽然一只手伸来,抓住了柳滟的手。扯住了母女两人。

柳滟吓一跳,转头看清人,惊讶道:“梅婶子!”

宋雎窈看着来人,果然,不可能简简单单就离开这里的。

梅婶想到柳国庆承诺的好处,粗糙的大手紧紧抓住柳滟纤细的手腕,笑着说:“成材媳妇儿,你带着你女儿要去哪呢?”

“没有要去哪,就是出门一趟。”

“你这门出得可够远的,都要坐火车了,还带着行李,是去投奔什么人吧?”

“我不知道你在说什么……”柳滟被抓得痛,试图把手抽出,她的力气又怎能比得上一个干惯了农活的妇女,纹丝不动的,恳求道:“梅婶子,你先放开我……”

梅婶不会让到嘴的好处飞了,拉着柳滟往外面走:“这里人太多了,不好说话,咱们到外面去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