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1 / 2)

今天,看到两位老先生见到好纸,居然都忍不住手痒要作画。

看来,古人诚不欺我也。

☆、坐案观画

文岚仔细看了,发现那张米红色的宣纸,居然就是关博睿那天在旧货店里抢下来的那张污损的旧纸。

老画家对这张纸爱不释手,一点也没有嫌弃它脏旧的意思。

铺上纸,压好台,老画家挑了一支笔,沾了墨汁,便往旧宣纸上涂抹。

文岚本以为纸张上面有个弧形的印痕,可能会影响作画。

不料,高手出招,便不同寻常。

老画家沾了墨汁,在弧形上轻轻一描,再往旁边一勾勒,小鸟朝右伸出的鸟喙就画了出来。然后,再次把笔伸到一旁的砚台里面,老画家用重墨填上两笔,小鸟的身子便跃然纸上。轻轻两笔,便把原来纸上的污痕全部盖掉,浸水的痕迹被荡漾的波涛替代,一点也看不出旧时的痕迹了。

文岚悄悄在画案旁边坐下,屏气凝神,静静观看,不敢出声打扰老画家的思路。

老画家笔尖在宣纸上方轻轻一压,笔锋一搓,三两笔就点出一根树枝,画出几片叶子。然后,在纸张底部用焦墨写上一丛蒲草,拉出三支蒲花。

画卷已经成型,文岚不由地长吁一口气,放松下来。

不想,老画家似乎并不满意,夹着笔,继续打量画作。

文岚挺直身子,紧紧盯着,猜测着哪有什么不足。

忽然,老画家拿起手里的长峰山马笔在水盂里面涮了涮,然后对着蒲草滴了下去。

焦墨,一遇到清水便化了开去,四周水痕十分明显。

文岚心里暗叫:“糟糕,晕开了,这画要坏了。”

这时,老画家又把笔尖对准了上面的植物,在叶子上面陆陆续续滴了下去。

眼见着这画上下两头都开始晕开去了,文岚不由自主地抬手遮眼,不忍直视。

老画家却站在画案前,一直念念有词:“这下好了,这张纸实在太好了。”

这时,文岚听到另一个苍老的声音笑着说:“看你这画画,我也有点手痒了,这五代人墨法写波蒲鸥盟实在太棒了。这水一滴下去,蓼花就活过来了。”

听到这话,文岚睁开眼睛一看,那副画已经全部画完,上方空白处还特意题了字。

一群老先生聚在画案前指点江山,激昂文字,恨不得自己也动手绘上一笔。

说来也奇怪,文岚虽然不懂画,但却亲眼看见水迹渐渐变浅,画慢慢变干,墨渖开始变得清晰起来。

等到画卷彻底晾干,原来晕开的蒲草与蓼花变成是化得恰到好处。

大家不愧是大家,高手就是高手!

文岚佩服得五体投地。

见诸位先生画兴起,关博睿干脆把带来的旧宣纸全部贡献出来。

许先生和王先生推辞了一番,便各自挑了一方旧宣纸。

见几位老先生开了头,其余几位也笑盈盈地接过纸张,各自找合适画案提笔做画。

许先生特意落后两步,指着单独抽出来的三张纸:“这单独的三张,我个人觉得是明末的,可能以为某些特殊原因夹杂了进去。如果你们没有遇到合适的机缘,就先妥善保管起来吧。”

关博睿暗自看了金老爷子一眼,见金老爷子轻轻一点头,立刻双手奉上那被点出来的三张明末宣纸:“我们这些粗人,不懂这纸张的珍贵之处。许先生您擅书能画,如果合适的话,不如留在您身边,供您泼墨使用吧。”

许先生一摆手:“近些年来,我用习惯了乾隆宣纸。再说,开春以来,我百病缠身,手臂酸痛无力,就不浪费那些好纸了。”

关博睿还要再劝,许先生已经笑容满面地说着:“我手上这张是好纸,遇到了也是一种难得的缘分。我见小朋友特别喜欢山水画,不如我送你一副特别一点的山水画,可好?”

被点名的文岚欣喜若狂,点头如小鸡啄米:“太好了,我太荣幸了,谢谢您!”

许先生站到画案前面,首先第一件时间却是打开墨盒,从里面拿出一方用了小半的旧墨出来。撒上一点水,手腕微微往外推,用巧劲一曲,又回到原位。清澈的净水,渐渐染上缕缕黑痕,慢慢变得浓黑,再也见不到底部那若隐若现的小鱼。墨汁浓黑透亮,隐隐发着紫光。

许先生一连换了好几支笔,勾勒渔舟,泼撒淡雾,绘出一线远山,点出近处的几处草木。然后,趁墨汁将干未干,又用粗笔在宣纸上一阵积压搓拉,皴出一片乱石峰。最后,再用浅墨在画中点缀出几处暗影。

文岚看不懂许先生所用的技巧,只觉得许先生用笔极其潇洒,用墨酣畅,举重若轻,寥寥几笔便将水、墨、色融合一体。即便是文岚这种不懂水墨画的人,也觉得这画里面的墨色表现尤其出色。浓墨处浓黑透亮,淡墨处秀逸而朦胧。仔细留意画作中重墨处,就会发现黑色之中带着点晶莹略显紫光,黑中透亮闪发墨韵光彩。一张大方寸的水墨画,面积不大,却山水秀美,蓊郁淋漓。乱石峰一侧,一弯小舟随波荡漾,独自茕立的老翁遥遥望着云雾中的远山。

许先生提完字,便把画留在案上,让文岚随意赏玩。

一大片大片的水墨,信笔点染,笔飞墨舞。

文岚守在一旁,等笔墨彻底干透,眼睛紧盯着画卷,真是爱不释手。

其他先生见状,便也把手里的山水类画作,放在画案上,留给文岚做个纪念。

文岚第一次亲眼目睹大师级人物的作画,对传统文化又有一番新的领悟。

这些画,远看似曾相识,总觉得似乎在什么作品集里面见过类似的古画。细看,却各有风骨,或是笔触细腻,或者用墨不羁,与画家个人的性情和经历息息相关。

金老爷子与关博睿谢过诸位先生,便把人引到另外一张翘头案旁边。案上展开的便是金老爷子在米国购得的一幅疑似宋代古画,古董商言辞凿凿,但金老爷子依然希望得到国内大家的确认。

一行人就纸张、画风、用墨、修补工艺等不同角度,各自阐述自己的观点。

随着拿出来的书画作品增多,人们的的意见开始出现明显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