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管子先生(1 / 2)

超级乐神 就是芦苇 1806 字 28天前

谢文正,华夏制笛行业领军人物之一,潜心研究制笛二十余年,如今,已经年过三十的他,所创办的“管韵”系列品牌,已经是华夏三大笛箫品牌之一,资产近亿。

不过,虽然谢文正已然年纪轻轻却功成名就,但他每天最大的乐趣,依然是制笛。现在的管韵乐器厂,早已经是机械化生产,每天流水线上下来的竹笛,没有一万也有八千,不过他还是喜欢手工制作竹笛,在他看来,笛箫这种民族乐器,只有手工做出来的,才算是真正的精品。至于那些流水线产品,无论所用的材料多好,机器多先进,也不可能做出真正的精品货。

谢文正有个习惯,就是每亲手做好一支满意的笛子,都会自己演奏一段曲子,用电脑录下来,传到自己的博客上。每个制笛师傅,特别是有名气的大师,多半也能吹得一手好笛子。谢文正也不例外,他的演奏水平虽然无法同那些演奏大师相比,但也相当专业了。

今天,谢文正在他那间小小的、只允许他一个人出入的工作室内,正在精心雕刻着一支c调的大笛。这是他前几天从厂子承包的竹林的仓库里,偶然得到的一根上好的毛竹,整整用了几天的功夫,才做出手中的这根笛子。

当然,说是几天,其实真正用在制作上的时间,也就是半天多一点。因为一根笛子在制作过程中,有些工序做完后,需要静置一段时间,比如上漆,完成这道工序后,想要进行下一道工序,就必须等到漆干之后才行。

用手中的刻刀,在笛首上小心地刻着字,谢文正的手很稳,虽然笛管是圆的,而且面积很小,但他雕刻起来手却很稳定,这得益于他长期的手工制笛,无论是指上还是腕子上的力量,都十分稳健。

陇头休听月明中,妙竹嘉音际会逢。见尔樽前吹一曲,令人重忆许云封。

一行流畅的行楷,随着最后一笔的“封”字之后,完美收官!

端详着手中的这根笛子,谢文正脸上露出满意之色。

他转身拿起桌上的一小段笛膜贴好,旋即站起身来,轻轻试了几个音,发音清脆、灵敏,相当不错的一根笛子。以这根笛子的品相,谢文正直接把它归入了“极品”系列,现在一根由他亲手制作的“极品”系列笛子,再由马迪大师鉴定之后,一根可卖到千元以上。就算是这样,依然有许多专业的竹笛演奏家和专业学生,抢着购买,可见在高端笛箫市场上,“管子先生”这个名号还是相当有含金量的。

正当他想要再调整一下其中的一个音孔,校正一个稍稍有些不准的音时,门外突然响起了一阵敲门声。

“进来。”谢文正头也不回地说道。

门外走进来的是他的女助理何露露,只见她手里提着一个长方型的纸包,上面还贴着一张顺丰快递的快递单。

“谢厂长,有你的一件快递。”何露露将手里的邮包递给谢文正,说道。

“哦,放在那儿吧。”谢文正转身看了一下邮包说道,随即没去理那个包裹,继续研究起他的那根笛子来。

又调校了半个小时左右,谢文正才满意地拿起那根c调笛子,轻轻试吹了一小段《姑苏行》,这一次,他的脸上终于露出了满意的神情。

“不错不错,这根笛子的竹才质密均匀,声音圆润水灵,发音灵敏,想必马迪老师肯定会非常满意吧。”谢文正看着手中的笛子想道。

马迪老师是他授业恩师,虽然他没有成为笛子演奏大师,而是成为了笛萧厂的厂长,但对于马迪,谢文正是相当尊敬的。他的厂子能有今天,和马迪的帮助也不无关系。要知道,现在这年头,人们都有一种迷信“大师”的心理。一根笛子想要卖上好价格,本身的品质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大师鉴定”。这些年来,谢文正做出的“精品”、“极品”系列笛子,每一支都会请马迪做专门鉴定,然后在笛尾加上马迪的印章,而这些,无形中也提升了笛子的身价。当然,谢文正会付给老师马迪一笔鉴定费,这不是给自己的笛子“买名声”,而是的确感谢恩师马迪的劳动。要知道,每支笛子的鉴定,马迪可不是走走形式那么简单,不是真正的好笛子,他是不会刻上自己的印章的。

桌上的电话突然响了起来,谢文正接起来,里面传来何露露的声音。

“谢厂长,谭老师带着他的学生们过来了。”何露露在电话里说道。

“哦,让他们直接到我的工作室来吧。”谢文正说完,挂断了电话,看着工作台上堆着的乱七八糟的竹料和半成品的笛子,他简单收拾了一下,随即又打开旁边的一个大柜子,从里面抱出一个大纸箱,放到了工作台上。这里面都是他制作的“极品”系列竹笛,已经制成成品,准备销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