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4章 被逼的(1 / 2)

明末称雄 木子蓝色 1858 字 1天前

魏山回到村子里后,没两天他又出了村子,把父亲兄弟几个都喊回了家,村里还有不少男人也都跟着回来了。

下山村里老少爷们每天都挤在魏山家里议事。

下山村一个封闭的小山窝,家家几乎都是混不到温饱,如今听说移民关外,居然能分到这么多田地,一个个都不淡定了。

大家也顾不得开山修路每天能赚上一角银元了,若魏山所说的都是真的,那挖多少山修多少路也赚不回那样一笔家业啊。

连村里头唯一的地主魏老爷的儿子都天天来。魏老爷虽是村里地主,可家里的地也不过二百来亩,而且山里田瘦,一年也收不了多少粮食,又没多少其它产出,因此这地主其实也家境一般。

魏老爷子孙众多,这家业以后是要传给长子的,其它的儿子按规矩只能分点钱,分不了地。因此当听说移民关外,能够一人分到一百亩肥沃的好田时,魏老爷的其它几个儿子也都有些心动。

一开始大家是不太相信还有这样的好事的,天上只会下冰雹,哪里会掉馅饼。结果没两天,魏山又出了趟山,去了趟县里,然后回来时就跟着来了两个吃公粮的。

移民的事情现在是各地衙门的头等大事,是主抓业务。在各官衙的考成法下,上面交待下来的任务是不能马虎的,规定限期内完不成任务,那是得扣分得差评的,分扣的多了,到时还可能要降级,甚至直接被免除公职,因此不但各级的官员很上心,就是下面的吏员也上心。

如今的吏员们个个都涨了薪水,没有人愿意把这公粮差事丢掉。

按朝廷上面的旨意,山东省要对口移民辽北省,而山东省也按府划分。到时各府的移民划在一起,到了辽北后,再对应的建起新的府县。

沂水县隶属山东青州府,这里南邻兖州府。西邻济南,东邻莱州府,因为属于沂蒙山区,因此算是山东比较穷困的地方了。

上面给山东的任务是移民一百万去辽北省,而山东给青州府的任务是移民二十万。青州府给沂水县是移民两万人口。

层层转下的任务。压在沂水县一众官员们的头上。

青州是个大府,但沂水却是个穷县。不过穷虽穷,人口却不少,可要移民两万,也是个艰巨的任务。

县里官吏们最近正想着要如何完成这一艰巨的任务,毕竟朝廷给出的条件虽好,但一般的百姓并不见得会相信。而且就算是穷,有些人还是故土难离的。

在这个时候,魏山主动的前来,这无疑让县里很是高兴。

县老爷一拍手。立即派了两位吏员亲自随魏山下一趟山里,跟他们正式介绍一下朝廷的移民计划。

要争取动员他们移民。

县里的公差一来,同样的话,但从他们嘴里说出来,可就有信服力多了。

按公差的话说,这是朝廷的计划,是皇帝亲自下的旨意。从山东迁移部份百姓去辽北,在那里安家乐业,分田授地。

“大家不要有什么担忧嘛,朝廷都是为了大家着想。你们村里的情况我们也看到了。深山之中,道路不通,田地极少,村民世代居住这里。日子一直过的很穷困。出趟山,都得走四五十里山路,平时买个盐巴,都得走半天路,太不方便了,尤其是田少。”

“村里一百多户人。人口过千,但平均每人还不到一亩田地,一年到头,连个温饱都混不到。村里的男娃,二十多岁娶不到媳妇的多的是,下山村都穷出名了,别的村庄一听说是下山村的人,都不肯让媒婆进门。”

下山村的老少爷们听着公差们的这番话,都不好意思的低下头,他们说的是实话。

“穷思变,变则通。现在就有一个好机会在大家的眼前嘛,这可是千载难逢的机会,朝廷在关外开疆拓土,打下了大片的土地。辽北你们晓得吧,就是在辽西辽东的北面,我们山东从登莱出海,坐船过了渤海湾到了辽东半岛旅顺,一路往北,就是辽北了。那里跟辽河两岸一样,都是一往无际的大平原,不跟我们这里都是山一样,到了那边,想看个山都难,全是平地,而且水也丰富。”

公差描绘了一遍松嫩平原,这些都是他从上面发下的资料中得知的,但也说的似模似样。

“你们也不用担心怎么过去,朝廷会负责。愿意去的,先到官府登记,然后朝廷会给你们安排。到时我们一个县里的都排在一起,等到明年开了春,准备好了,就一起出发。朝廷会给你们准备车马,准备路上的粮食,甚至还会派兵护送,还会安排大夫跟随,还提供帐篷,保证路上顺利安全。”

“等到了那边,你们也不用担心。到时我们一个县的移民都安排到一场,到了那边,就建一个乡,我们沂水县的,到了那边,就都分在一个乡。那边也会有人帮我们建好屯堡庄子,头一年,大家都是合在一起垦荒,互相帮助,一起盖房子建庄子,修水利。”

“等我们一年后适应下来了,屯庄村子建好了,到时大家再各过各的。自己开垦自己的田地,只要大家肯下力,田地还不有的是。放心,朝廷还会给我们提供耕牛挽马、农具种子等租借。”

“新开垦的田地,头三年还免税。”

“愿意移民去辽北的,朝廷还每户发放二十块安家费,还提供一百块无息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