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7章 殖民(1 / 2)

明末称雄 木子蓝色 1905 字 1天前

“金银只是货币,货币的本身并不是财富。”

“只有衣食等物品才应当称为财富,一切财富源于土地的耕种。耕种者繁荣昌盛是一切其它等级财富的必要基础。”

神圣大汉的中枢重臣们已经有人提出了这样的论调,这种论调也有些矫枉过正,但也还是一定的根据的。老话说的好,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农业是基础,但也不能忽视了工商业的重要作用。

当然,现在欧洲各国盛行重商主义,一心想着怎么扩大贸易顺差,怎么把金银囤积起来而不流出。但在大汉,完全不用考虑这些问题,就算朝廷不出手搞关税壁垒,以大汉的地大物博,商品种类丰富也完全可以自给自足。

对于大汉来说,其实洋夷手里没什么是大汉没有的。

在明代时,这些西夷还能用白银、铜,用香料、玻璃、自鸣钟、千里镜等些玩意换取东方帝国的黄金、生丝、瓷器、茶叶、丝绸、蔗糖等物。那时明对银铜香料等需要很大,对自鸣钟千里镜玻璃制品等也有不少需求,但欧洲商人与明的交易,依然是逆差,他们靠转口贸易,拿明朝买来的生丝、蔗糖、瓷器、茶叶等到日本、印度、波斯等地做区域转口贸易。

中明以后,不过百余年的海贸,大明的对外贸易就流入了不下三亿两白银。西班牙在美洲发现的那些银山,挖出来的银子,要么直接运到了东方,要么在欧洲各国手里转了一圈,最后又都流到了东方。

而现在,大汉帝国的对外贸易中。西夷们更没有什么能拿的手的东西了。

威尼斯人手里的玻璃制品?大汉已经有了丝毫不弱于威尼斯人的玻璃产业,自产的玻璃制品不必万里迢迢运来,成本更便宜价格更低。外来玻璃制品已经没有半点优势了。

自鸣钟?

大汉也有了,皇家钟表厂。早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而完善的钟表产业链,大汉生产的钟表后来居上,样式多,成本低,价格便宜,座钟、怀表外甚至还有了手镯表。

千里镜这样曾经暴利的商品,大汉也早实现自产了,甚至和钟表、玻璃一样。开始以更低廉的价格,取得了反超的优势,反过来向对输出了。

至于欧洲各国曾经最抢手的香料,因为欧洲数国在东印度香料群岛的无序竞争,香料垄断早已被打破,尤其是到了如今十七世纪中期,香料的产量已经失控,如今香料从葡萄牙、荷兰、英国、西班牙等国手里大量流出,据说欧洲现在香料的储量已经够用整个欧洲用上十年。

香料价格在欧洲一跌再跌,早就不再是暴利商品。一些香料商人哪怕动用了烧掉部份库存。甚至香料群岛的殖民者大肆砍伐掉许多香料树的举措,也一样无法再让香料价格回升。

而现在大汉同样已经直接插手了南洋的商贸,可以直接从亚齐等南洋土著苏丹国手里交换香料。甚至新加坡也早已经种植了许多香料。

香料这项曾经明朝商人大量进口的商口,现在大汉自己就能种植生产,又能通过与南洋土著们的交易中廉价获得,干嘛还要向荷兰西班牙葡萄牙人英国人等高价购买?

曾经一磅香料一磅黄金的暴利香料贸易,如今跟****一样的毫无竞争力。

如果说唯一还能跟大汉交易的物品,也就剩下白银了。

可惜西班牙人美洲白银开采量在不断的下降,运往东方的白银越来越少。而铜料欧洲同样很需要,过去他们还能跟日本人交易,从日本人手里套得白银和铜。然后跟大明交易。但现在整个日本都是在大汉的领土了,这些欧洲殖民者还拿什么跟大汉交易?

尤其是当大汉现在拥有大量的远洋商船。拥有多家大型的远洋船行,可以直接下南洋。西渡印度甚至到波斯、非洲、欧洲等地去贸易。

大汉根本不需要南洋的那些殖民者充当中介了,也根本不让他们有机会再从中间盘剥一道。大汉直接把出口的商品运到南洋、印度、波斯,乃至非洲、欧洲去换取真金白银以及各种原材料,比如非洲的象牙、黄金、白银、铜料,以及硝石、硫磺,中南的大米,印度的棉花,南洋的香料、蔗糖等等。

今年大汉出口的商品中,最大的几桩分别是茶叶、蔗糖、生丝、瓷器、棉布,四十多万担茶叶,两百多万件瓷器,十多万担生丝和丝织布,以及棉麻布数百万匹。此外,钟表、玻璃、烟草、药材、酒等也销量不少。

大量的商品外销,进口的却只是廉价的大米、棉布、粗糖、矿石等。

贸易有着巨大的顺差,大量的黄金、白银流入了大汉。

特别是这种巨大顺差的贸易,还是打破了南洋的英荷西萄几国的贸易垄断的,是把这些人甩到一边的。大汉大口吃肉,这些殖民者连点汤都没喝到。

去年大汉对外贸易巨大顺差,导致大量的黄金白银流入大汉。据海关总署和统计总署的统计报告,仅去年一年,大汉自海外贸易流入的黄金就多达三百多万两,白银达到四千多万两。

折合银两八千多万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