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汉子一枚(1 / 2)

完美人生 刀一耕 1844 字 26天前

第五十九章 汉子一枚

《红高粱》开拍之前的筹备会,只开了两个小时。

但随后的各种调整工作,却进行了足足三天。

红色,要什么样的红色?

黄色,要什么样的黄色?

青色呢?

这三种颜色,在导演心里,到底是怎样的一种光谱?

身为摄影师,到底需要捕捉的是怎样的一道光?

光这些,不说拍摄中间的细微调整了,光是开始之前的调试,就耗去了一天的时间,胶片浪费了不知道多少。

演员选的都是老戏骨,而且个别几位,还都是特意挑选的偏瘦的,但还是不行,当代人,营养充足,甚至过剩,尤其是这帮演员还都不缺钱,哪怕是收入不算太高的话剧演员,也都是好吃好喝的都市人,身上都是有油脂的。

怎么办?

饿着!

先饿几天再说!

剧组特意配备的厨师,专门负责给剧组的几位演员开小灶,菜里不许放油,没肉,而且限量供应,不许吃饱。每人每顿饭只有一个高粱面、白面和玉米面做的三合面饼子,而且不许吃任何水果,因为水果里含糖太高。

那个年代的农民,吃饱饭都算幸事,身上哪里可能有现代人身上那种自然而然带出的饱满感觉的线条?所有饰演农民、烧酒锅成员的演员,虽然不要求人人瘦出骨感来,但该有的年代感,一点都不能少。

说句不客气话,以故事所定位的民国年代来看,不要说电影里经常会有演员们露着上身的镜头了,就算是穿着衣服,都得显出骨感才行!

没有这种骨感,那种年代感独有的况味,就是出不来的!

还好,事先把话说透了,这批特意请来的老戏骨们,都特别配合,剧组怎么安排,他们就怎么吃,有些人甚至是在一个月之前就已经开始主动减肥了,就是为了配合这部电影的拍摄需要。

考虑到剧组会先拍一些不需要人物出场太多的镜头,以及先拿男女主角开练,留给这帮演员的时间少说能有二十天,到时候让他们瘦出那种年代感来,问题不大——主要还是大家的配合。

实话说,或许再过十年,当整个电影市场的氛围真的是金钱当道、商业为王、利益至上了,那批年轻的演员们,应该是绝对不堪忍受这样的“折磨”的,但至少在当下、在这批常年在话剧舞台上演出的演员们中间,“努力出戏”、“出好戏”的心态,还是一直都特别正的!

还是那句话,中国太大了,从来都不缺好演员,也从来都不缺乏愿意为艺术奉献的精神,如果市面上不出好东西好作品了,不要怨别人,不要埋怨电影公司或者导演,再不然演员——其实说到底,全都是观众的选择,对市场产生的引导!

然后……

化妆师准备的涂料颜色略有偏差,继续调,要的是那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皮肤会有的那种灰黄,但这种灰黄看上去又不能有任何死灰的感觉,在灰黄干瘪的皮肤下面,流淌的是滚烫的热血!

它必须是有活力的灰黄颜色!

再然后……服装是没问题的,这其实是最容易解决的。因为这部戏的服装,不需要任何刻意的美感与设计感,只需要原汁原味的还原当年的质朴。

提前两个月做出的衣服,浆洗多次,还特意发给本地的村民们穿过一段时间再收起来清洗——李谦打眼一看,就知道这服装已经很到位了。

还有整部电影最重要的场景——烧酒锅。

房子是提前一年就租借土地建起来的,都是当地的农民帮忙打的土墙,然后放任它们被风吹雨打了一年,已显出那种年代的斑驳。至于屋顶、门、窗,更是全部从附近几个村子里保留至今的一些破败的老房子里直接拆下来,运过来直接安上的,本就是久经风雨的老物件,年代感十足。

而烧酒锅的外面,那一大片地形,经过推土机特意的堆砌与整理之后,形成了需要的地形,然后,自从开春以来,每三天雇人打一遍除草剂,每十天雇人清理一遍犄角旮旯的杂草,到现在,那里光秃秃的、寸草不生,哪怕是下完了雨,只要地面稍微一干,人马一动,就是尘土飞扬。

一切的一切,都已经成型。

苍黄的大地,象征着这片土地过去成千上万年所承载着的这个民族的厚重历史,与风雨不改的民族性。

破败的屋舍,瘦弱的人们,象征着这个民族现在的苦难与落后。

红色的高粱酒,人们不屈的眼神、嶙峋的瘦骨,象征着这个民族心中不败的热血,与无惧任何灾难的傲骨。

而青色的、连绵的、没有任何人去播种却年年生长的高粱,那高粱地里的野合,则孕育着这个民族永不衰竭的未来!

要做好这一切,在剧组正式开拍之前,已经有工作人员为此忙碌了接近一年!

而现在,随着正式开机日期的临近,这基本成型的一切,都摆在了李谦,和整个剧组的面前。

看着这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且历时一年做成的一切,不得不说,即便是此前已经跟着李谦拍了很多部电影电视剧的老搭档们,也都瞬间明白:这一次,跟以前的每一次,都不太一样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