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二章 偶遇突厥人(1 / 2)

懒散初唐 北冥老鱼 1658 字 29天前

“咱们现在行驶这条运河就是通济渠,通济渠是前隋将原来就有的汴渠与阳渠疏通之后,又连接起来,组成了现在咱们眼前的这条通济渠。”只见李休站在船头指着脚下的这条运河,一脸微笑的向身边的几个学生介绍着通济渠的由来,随后又笑着问道,“现在你们谁能告诉我,通济渠的走向与路径?”

“通济渠自洛阳西苑引谷、洛二水绕道洛阳城南及城东,经偃师县和巩县之洛口而入于黄河,然后再沿黄河的自然河道至板渚引黄河水入汴渠而达于淮河一带,这是通济渠最主要的路径!”就在李休的话音刚落,只见李恪就率先回答道。

“哈哈,说得不错,等到咱们过了通济渠,也就可以进入到邗沟这一段了,再然后就可以到达扬州了,早就听说扬州风景如画,咱们倒是可以在那里多游玩几天!”李休这时也是心情极好的说道,虽然他们才刚刚登船离开洛阳,但他却已经在计划到达扬州的游玩计划了。

不过当听到李休提到扬州时,刚刚还十分高兴的李恪却忽然神情一黯,因为他想到自己的那位外祖父杨广就葬在扬州附近,而且在来的时候,他的母亲杨妃也多次叮嘱他,让他到了杨州之后找时间去祭拜一下。

李休并没有注意到李恪脸上的异常,因为他的话音刚落,就已经被晋儿等人围起来,央求他讲一些与扬州有关的事,李休后世虽然没有去过扬州,但这辈子却听过不少关于扬州的传说,这也多亏了李恪那位外祖父杨广,再加上扬州本来就是大唐四大港口之一,几乎与广州齐名,这也导致了许多唐人也许没听说过广州,但肯定听说过扬州,毕竟这里是杨广身死的地方。

洛阳这段运河的河水主要来自黄河,不过在大唐这个时代,黄河水还不是特别的黄,这主要是黄河中段的黄土高原上的植被还没有被破坏,河水带走的泥沙不多,而且在进入运河后,河水变得很平缓,使得泥沙下沉,导致运河的河水十分清澈,微风从河面抚过,带起一条条的水纹,在阳光闪着鳞鳞的光点,再配上两岸青翠的柳树,景色也十分的优美。

李休一边给孩子们讲着一些关于扬州的趣闻,一边欣赏着运河上的风景,其实运河上除了风景之外,最吸引李休的还是河面上川流不息的各种船只,其中多船只都吃水很深,一看就知道满载着货物,事实上自从运河疏通之后,这条运河就成为大唐南北交流的大动脉,南方的粮食、丝绸,北方的铁器、木器等等,都需要经过大运河这条经济动脉。

“咦?那边是什么,怎么那么多船?”不过也就在这时,忽然只见一向坐不住的李晋站起来指着前方的河面叫道,这让李休他们也都好奇的扭头看去,结果只见在前方的河面上,密密麻麻全都是大大小小的船只,足有上百只,而且这些船只上面都有统一的旗帜,一看就知道是属于同一支船队。

“这么多船?”李休看到前方这支庞大的船队也不由得惊讶的叫道,他们一千多人又带了不少的东西,也不过才用了不到四十条船,这已经算是运河中十分少见的庞大船队了,来往的船只遇见他们也都是纷纷闪避,却没想到眼前竟然还有一支比他们还大上一倍多的船队。

“不会是朝廷运粮的船队吧?”正在这时,只见李晋忽然猜测道,毕竟这么大规模的船队,除了朝廷运粮的队伍,一般的商人还真组织不起来。

“笨蛋!南方人口少,粮食产量却高,所以粮食一向都是从南往北运,可是你看这支船队,明明是和咱们一样都是往南走,所以绝不会是运粮的船队!”就在李晋的话音刚落,只见武明空就立刻反驳道,她今年已经七岁了,俨然已经长成一个小美人胚子,不过她和李晋从小就喜欢斗嘴,到现在都还改不了这个毛病。

“你才是笨蛋,粮食的确是从南向北运输,但这支船队可能已经把粮食运到了目的地,正准备回南方去!”李晋这时也毫不示弱的反击道,他虽然比武明空小一点,但论到斗嘴的功力却丝毫不比对方差。

“这的确不是运输的船队,你们看船队上插的旗子就知道了!”就在这时,忽然只见李休打断了两个孩子的争吵道,说话时还指了指前方船队的旗子。

听到李休的话,这些孩子也都爬在船舷上伸长脖子张望,前面的船队速度很慢,所以这时李休他们也快要追上了对方,这也让他们可以看清对方的旗子,不过这支船队的旗子却有些特殊,白色的三角旗面上,仅仅写着一个大大的“迁”字,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

“原来如此,我知道了!”正在这时,只见年纪大一些李恪率先叫道,他身为皇子,平时对朝政方面的事情也了解的最多,所以当他看到对方船上这面特殊的旗子时,也立刻知道了对方的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