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正平大笑:“注意不错,损了点,克隆和基因测序联到一起……”
“对外行,你不能说的太内行,人家能知道克隆就不容易了。”范振龙有点得意自己的点子。
杨锐点头,道:“我表述注意一下没问题,对了,几个委员?总有内行吧。”
“肯定有内行啊。”许正平笑的诡异。
接下来两天,杨锐闷头写出了《腾冲嗜热菌s5基因片段测序》,顺手寄给了《jmc》。
中国学者其实不太喜欢jmc,因为jmc的影响因子相对比较低,只有4。0左右,但相比它的影响因子,发表《jmc》的难度其实相当大,这使得它对中国学者来说,性价比相对较低。
不过,《jmc》的影响力非常大,基本上,一篇论文发表在jmc上面,同行业的学者都会看到,等于是一份全区广播一样。
而就单独的一篇论文来说,许多jmc的论文的影响因子往往高达20以上,在一些学校和研究机构,jmc往往被认为是极好的生物学期刊,普通研究生若是能发表一篇,基本就毕业无碍了。
80年代的中国还没有形成后世的纯影响因子导向的科研气氛,有能力发表jmc的,一般还是会选择它,这与杨锐的选择是一致的,因为这个年代,到了这个程度的中国学者,都是有能力参加国际会议,能与国际同行交流的学者,他们自然会选择将论文发表在国际同行们能看得到的期刊上。
杨锐也没有评职称的需求,也是怎么容易扩大自己的影响力怎么来。
周三。
约定好的面试时间到了。
杨锐这次打了一辆出租,与许正平一起前往卫生部。
在楼下报了名,就有人领着他们去了后面,进到一间院子里,就见已经多人等着,而且,这些文质彬彬的男男女女,已经坐成了团,拉开了架势,正侃大山侃的欢愉。
“咦,老许来了,你这期报了项目?行啊,还穿着西装来的,有点志在必得的意思啊。”门侧不远处,就有一位戴眼镜的黑脸研究员看到了许正平,主动打招呼。
“老洪也来了?怎么着,你做的那什么微生物,出了成果了?”
“什么是那什么微生物,挂难听的,我和我们主任来的。”黑脸的老洪笑着向后让了一下,露出一位满头白发的老者,道:“我给你介绍一下,这是我们微生物实验室的主任丁成国,丁主任今天是拿着特别邀请函来的,我们是来凑热闹的,沾点仙气。”
老洪笑的像是松鼠似的,扭头又道:“丁主任,这位是我师兄,许正平许教授,现在在北京大学。”
“哦,许教授好。”满头白发的丁成国听说是北京大学的,站起来和他握了一下手,笑道:“被听老洪的,我今天也是陪绑,给你介绍一下,我的关门弟子,邱晔,今天的特别邀请函,是卫生部给他的。小邱,你给许教授介绍一下你的文章。”
“又介绍呀。”邱晔抱怨了一句,站起来露出勉强的笑容,道:“我搞的是土壤微生物,主要是针对高强度的人为干扰,导致的土壤中氮磷等生源要素以及外源污染物的过量积累问题。”
邱晔说是丁成国的关门弟子,但也三十岁往上了。当然,在这间小院子里,他属于年轻的。
许正平不喜邱晔的态度,笑了两声,只评价道:“挺大的题目。”
这种场合的评价,以后都是被评价者可以拿出来炫耀的资本:当年我和某某聊到某某问题的时候,某某云云……
邱晔没有收获好的评价,干脆没有了敷衍的心情,呵呵一笑,说了声“是挺大的”,就坐了下来。
丁成国拉了一把也没用,只好自己圆场道:“这小子,一天到晚在实验室里呆着,脑壳都呆坏了,许教授坐吧,坐下聊……”
“不用,我们去那边坐。”许正平脸色不变的转身。
杨锐落后两步,找位置的当口,再次听到邱晔抱怨的声音:“一个副教授,自己都没搞清楚情况呢,就带学生来见世面了,北大的还真是自信。”
杨锐诧异的回头,邱晔虽然压低了声音,可院子里的座位如此密集,他听到了,那邱晔周围的十几个人想必也都听到了,这个嘲讽面积可是有点大了。
然而,这位邱晔同志显然并不在乎这些,与杨锐对视的同时,还用长辈的语气道:“喂,你毕业了没?”
“我今年大一。”杨锐在一群人的视线中,表情语气还是挺谦和的。
邱晔却是“嘶”的一声,笑道:“你这世面见的可是够早的,北大的学生就是不一样,我说,我们说什么,你听得懂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