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强的一支部队,为什么会被逼到江西,难道湖广就容不下他们吗?
官场上开始出现质疑之声,虽然不敢把矛头直接指向何腾蛟,但是章旷、卢鼎等人都受到了巨大的压力。
随着以往的各种细节被翻了出来,大家才惊讶地发现,汪克凡自从军以来,一直在遭受各种排挤,从黄澍到章旷再到卢鼎,都对恭义营百般刁难,拖欠粮饷,有功不赏,甚至还要吞并恭义营。
但是,汪克凡却一直忍辱负重,不论遭到何种不公平的待遇,都能以大局为重,直到被逼出岳州府,也没有和友军翻脸动手,而是让出地盘,到江西另谋出路!
没有实力的话,忍让会被当成一种软弱,而恭义营的实力如此强悍,却能对友军一再忍让,就是胸襟气度的表现了。
太不公平了!
**不断发酵,恭义营出走江西,成了湖广官场上最热门的话题,汪克凡的名气越来越大,哪怕在偏远的湘西山区,那些从八品正九品的小官,也知道了他的名字,知道他是一位孤忠之臣,还是一位善战之将。
孤忠良将!
但凡还有一丝正义感的文官武将,谁不希望有这样的队友?了解事情的真相后,同情汪克凡的人越来越多,堵胤锡、许秉中、李过等人纷纷上书,请求何腾蛟召回恭义营,为湖广增加一份抗清的力量,就连牛忠孝等人也帮着汪克凡说话。
何腾蛟对此非常恼火。
恭义营出走江西,是对湖广官场的背叛,是公然挑战他的权威,如果把汪克凡请回来,就等于承认自己的处置不当,让部下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
这怎么可能?
堂堂何军门,五省总督,去向一个小小的参将认错,以后还有什么威信!还怎么当领导!如果开了这个口子,以后动不动就有人扯旗单干,难道都要向他们妥协?
那整个乱套了!
何腾蛟拿定主意,死不认错。
但是为了平息沸沸扬扬的**,他下达了一份对汪克凡的嘉奖令,以五省总督的身份任命汪克凡为南昌府副将,并对外解释宣传,恭义营进入江西,是他下的命令,是为了支援江西督师万元吉。
恭义营在江西连打了好几个大胜仗,如果按照何腾蛟往曰的脾气,一定会给隆武帝报捷揽功,但这次他却装起了哑巴。原因很简单,他最近心里有鬼,不敢去招惹隆武帝。
隆武帝早就下过几道密旨,命湖广派兵迎驾,何腾蛟却一直阴奉阳违,就是害怕隆武帝离开福建,加强对湖广等地的控制,削弱他手中的权力。
何腾蛟希望,隆武帝最好坚守福建,实在不行可以逃往广东,反正不能接到湖广来,给自己找麻烦。
恭义营进入江西之后,何腾蛟有过隐隐的担心,担心汪克凡去迎驾隆武帝,但很快就打消了这个可笑的念头。迎驾隆武帝是最高级别的机密,汪克凡不可能知道,而他只是个小小的参将,手下兵力有限,隆武帝也不会给他下密旨。
仔细观察恭义营在江西的所作所为,他更加确定,汪克凡只是去那里另谋出路,最多去救援赣州,投靠万元吉,没有任何迹象表明,恭义营有进入福建的打算。
在江西折腾去吧,就那么点人马,早晚都会被清军消灭,这件事自然就过去了……
……
和何腾蛟的愿望一致,金声桓也希望尽快消灭恭义营。
恭义营来回流窜,终于跑不动了,在抚州一带长时间休整,金声桓抓住机会,铁壁合围。
当然,东北方向还没有彻底封住,恭义营在最后关头可能逃往饶州。
但是,就算恭义营逃往饶州,金声桓也可以带着大军继续追击。饶州西侧是鄱阳湖,北侧是长江,东面有多罗贝勒博洛的八旗劲旅,汪克凡还是逃不出他的手心。
这就是对付流寇最有效的办法,不断封堵围追,把流寇逼到地形狭窄的死境,然后一举消灭。
为了消灭恭义营,金声桓一共调集了将近七万人马,这已经是他的极限了。赣州前线的攻势完全停止,剩下的四五万清军和明军形成对峙,如果继续抽调部队,就要放弃占领的县城和据点,浪费以前的努力。(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