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朱天麟和张家玉(2 / 2)

残明 半渡 1816 字 14天前

庞天寿笃信天主教,也让隆武帝感到不放心,在他看来,这既是一个不稳定因素,也说明庞天寿在政治上不够成熟,未必能与内阁那帮大佬抗衡……

隆武帝和曾皇后吃过饭,两人接着批阅奏章,不时还聊上几句。

“臣妾刚刚听陛下说,移驾桂林的事情终于定了吗?”曾皇后突然发问。

“不错,今天朝会上刚刚定下来,呵呵呵,何吾驺突然附议汪克凡,可惜你是没看到,吕大器的脸都气黑了……”提起移驾桂林的事情,隆武帝更加高兴。

对他来说,坐稳皇帝宝座是一等一的大事,重要性不亚于对抗满清,桂王朱由榔血统高贵,始终是个巨大的威胁,他去了桂林之后,把朱由榔随便赶到南宁或者什么地方,和翟式耜等人断了联系,就能彻底解决这个隐患。

况且他有志中兴大明,如果一直缩在广东,就无法控制广西等地,所以在汪克凡的劝说下,隆武帝早就下定决心,要把行在迁往桂林。

出乎他的意料,汪克凡刚刚提出这个建议,就遭到了其他文官的一致反对,隆武帝表面上虽然没有说什么,心里却很生气——这些文官只想着维护自身利益,不堪与他们共谋大事。

最后还是汪克凡有办法,拿第一次恩科的主考作交换,取得了南方派系的支持,移驾桂林的事情终于定了下来。

隆武帝想到这里,心情很复杂,汪克凡似乎不是什么忠臣,却总能为皇帝考虑,为大明的利益考虑,这样的臣子到底该如何使用呢?

“依臣妾看,汪克凡确是个难得的忠臣!”提起汪克凡,曾皇后的语气中充满了欣赏。

在隆武帝和汪克凡之间,有些秘密别人都不知道,对曾皇后也没有说过。在曾皇后看来,汪克凡汀州救驾,赣州血战,又帮助隆武帝控制了广东,固然立下了一连串了不起的大功,但更可贵的是,他能在风头正劲的时候甘愿离开朝廷中枢,毫不犹豫把恭义营调回湖广,没有任何挟制朝廷的意思。

有这样一支忠心耿耿的军队支持,隆武帝的腰板才坐得直,说话的底气才足。

“是啊,汪克凡主动把恭义营调走,确实出乎我的意料。”隆武帝本来以为,汪克凡会借助兵权对朝廷施压,上下揽权,扩充自家派系实力。

为了制衡汪克凡,他不惜把傅冠放在内阁的第三位,而其他派系入阁的人选都有两三个,而从实际看来,汪克凡派系几乎是无欲无求,除了紧守着都察院,从不参与其他的权力争夺,这让隆武帝很是感慨。

他站起来走到窗前,默默看着天边的明月,不由得胡思乱想:“如果他以后能恪守臣子本分,等打败满清那一天,我就饶他一命罢了……”

“陛下,这个奏本你来看一看!”

曾皇后突然叫了起来,好像发生了严重的事情,隆武帝快步走过去,接过奏本仔细观看,两道眉毛之间立刻搅出了一个大疙瘩。

这是少詹事朱天麟的奏本,提议招抚盘踞在四川的张献忠。

“这个朱天麟,简直是唯恐天下不乱呀!”隆武帝不再细看,把奏章啪地一声扔在了桌子上。

在弘光朝的时候,借虏平寇的论调喧嚣一时,后来满清席卷天下,现在也没人提了,但在大多数南明官员心中,张献忠仍然是大明的死敌,“平寇”和“抗虏”一样重要。

从隆武帝内心来说,是支持招抚张献忠的,但是朝廷刚刚重建,根基未稳,这个时候提出招抚张献忠,肯定又会引起一场激烈的争论,隆武帝没有信心说服文武百官。

“不知那个花天师算得准不准?”隆武帝心里暗暗嘀咕,花晓月早就告诉他,张献忠很快就会死在清军手下,等到大西军群龙无首,再行招抚就容易得多。

“留中不发吧。”隆武帝决定拖下去,能拖一天算一天。

……

同一天晚上,汪克凡正在会见一位特殊的客人,两人言语投机,相谈正欢。

“恕我直言,兵在精而不在多,元子(张家玉字)的兵太多了,不能都带去湖广。”汪克凡虽然在拒绝,话却没说死。

“家玉当然明白,若是裁成五千兵,可否随汪军门北上?”张家玉满怀希望地看着汪克凡。

“五千还是太多,裁到两千才行。”汪克凡大手一挥,又砍掉了三千人。(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