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判断(1 / 2)

残明 半渡 1236 字 14天前

南昌会战已经打了半年,对谭泰来说,能否攻克南昌才是胜负的关键,对楚军发起反攻,更多是希望通过拉锯战拖延时间。

虽然没指望一举消灭楚军,但既然是拉锯战,就要有胜有负,谭泰希望能打个像样的胜仗,把楚军赶回樟树镇以南,等到汪克凡重新组织第二次进攻,清军应该已经占领了南昌。

战局的发展正符合他的预期,楚军的攻势过猛,很快就没了后劲,清军这边刚刚做好反攻的准备,碰巧又赶上了连着几天下雪……

天时地利都占尽了,所有的一切都对清军有利,反攻开始之后,进展非常顺利,八旗骑兵借助天气优势,轻易穿插到楚军的腹地,攻克了相对薄弱的黄沙岗据点,对前突的岳州营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只要蔺光远和李成栋的绿营兵再在樟树镇前面扎上一颗钉子,就能形成分割包围的态势,逼迫岳州营离开坚固的营寨,和雪地里和八旗骑兵野战。

只要打赢这一仗,就能保证整个南昌会战的胜利,谭泰的胃口不算太大,消灭或者击溃岳州营就算满意。

能否打赢这一仗,关键又在于蔺光远和李成栋,如果他们顶不住,让楚军主力和岳州营会合,八旗兵占领黄沙岗也就没有任何意义。

把这么重要的任务交给绿营兵,本来是不太放心的,但是谭泰的主力还要围困南昌城,珍贵的八旗骑兵也不能用在这种消耗战里,蔺光远和李成栋就闪亮登场,承担了这个艰巨的任务。

炮灰就得有炮灰的觉悟,碰到了这种脏活累活,绿营兵当然要第一个顶上去。

在江宁绿营里,蔺光远只是一个小字辈,比李成栋等人的资历浅得多,骤然得到征南大将军谭泰的信任和重用,恨不得肝脑涂地,誓死以报。反正他只有四千多人马,只要能换来一个红顶子,哪怕打光了也不心疼,所以表现的非常积极,从丰城县出发后就不停催促水师,尽快赶到岳州营和樟树镇之间登陆。

八旗兵擅长机动作战,最理想的结果就是把岳州营调出来,在野战中加以消灭,所以不能逼得太紧。蔺光远和李成栋一直向南,在樟树镇附近找了一处平坦的地方登岸,然后把部队展开,对着汪克凡摆出了一副防御姿态。

如果谭啸离开大营,自有八旗兵去对付他,蔺光远和李成栋不用担心屁股后面。

用了足足两个时辰,将近一万名绿营兵才全部登岸,清军水师打个招呼,自顾掉头向北驶去,他们要去运送更多的辎重,同时封锁赣江,防止东岸的通城营等部支援谭啸,不能一直在这里呆着。

蔺光远没有想到,夏建仁走出去不到十里,就悄悄分出来一些战船,停在附近。

是人都会考虑自己的利益,蔺光远命令李成栋顶在前面,在路口要隘扎营,自己的嫡系部队则摆在后面的一座小山上,相对要安全一些……他本以为李成栋会坚决反对,甚至拒不执行命令,已经做好了当场翻脸的准备,李成栋却表现得异常恭顺,很痛快地接受了命令,没有提任何条件就领兵去了。

看着李成栋灰溜溜的背影,蔺光远很有几分得意:“李成栋这厮,想当年那么风光,如今当了败军之将,不也得听我的摆布!”

虽然是狐假虎威,这种大权在手的感觉也让他一阵飘飘然……

拂晓时分,汪克凡就连续接到报告,八旗兵分成几股窜进楚军防地,黄沙岗等几个据点遭到进攻,清军水师一支庞大的舰队也顺着赣江南下,逼近了樟树镇。

清军到底想干什么?这是摆在汪克凡面前的第一个问题,不搞清敌人的战略意图,就会做出错误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