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努力者的末日(1 / 2)

喷神 浙东匹夫 2081 字 1天前

“众所周知,人类对社会的价值,和他创造的使用价值几乎毫无关系,只和他技能、资源的稀缺性有关系。

人人都需要吃饭,但农民的地位依然卑微,这就是因为农民太多,他们没法干掉所有和自己技能树重叠的个体,从而制造自己的稀缺性。

所以,我们讨论专才和通才在未来社会哪个更重要、更吃得开时,不光要从人类社会自身看,还要从‘哪一类人更容易被机器消灭和替代’来看。

目前来看,随着深度学习的诞生,那些‘用50个学时就能把一门课学到90分,用100个学时就能把两门课都学到90分,但哪怕300个学时也不能把任何一门课学到98分的博而不精者’,在未来会远远比那些‘用50个小时只能学到75分,但是砸300个小时能磨到98分的单一目标专精者’更吃香。

因为如果靠比努力,靠磨,血肉之躯的人类,怎么可能比机器努力?曾经的机器,只能‘执行’,不能‘学习’,所以人类中的‘只有努力一项优势’的人还有活着的价值。而一旦机器也学会了‘学习’,人类当中的‘只懂努力’的人,就败给了机器。

这也是为什么现在的创新型科技公司招聘研发人才时,越来越看重学习能力、学习速度而非知识存量。就算一个专才可以用3年磨一剑的时间,把一项技能磨砺到98分,又如何?知识更新换代太快,还没磨到90分,前面学的都已经过时淘汰了。

科技创新公司只需要一个月就能上手一门新技能、并且在及格分线上跑起来,然后快速迭代就行了。至于专精的工匠精神者,你们就继续去做寿司或者炸天妇罗好了。

那么,深度学习型人工智能和人类相比,它们的劣势在哪儿呢?就在于每一项人工智能只能被设定一个奋斗目标。比如谷歌公司目前立项做的一个名叫‘阿尔法狗’的机器人下围棋项目,它只能被设定‘赢得围棋’这一个目标,然后一切进化以实现这个目标为准。每自己下一盘,胜率高了就统计学习,胜率低了就回避。你要他同时把围棋下得漂亮美观有观赏性,它是做不到的。

而人类和机器相比,最后一道底线,就在于人类有多重价值观,有多重兴趣,人类而已去做那些看上去漫无目标、或者对实现当前主目标毫无效率的‘不划算’的事情。这时候,我们才能看到多重目标之间跨圈权衡带来的思想碰撞、价值创新。这也是为什么如今创业界的机会大量在跨圈节点出现……”

作为正方,冯见雄的总结陈词是在苏勤之后发表的。

所以,等冯见雄这洋洋洒洒的几分钟说完,满场除了观众提问之外,对方已经没有开口反驳的机会了。

在总结陈词环节之前,冯见雄依靠自己的天马行空和远见卓识,已经把场面分略微拉开了些,让苏勤感觉到了深深的无力。

但那时的苏勤,毕竟还没有彻底放弃治疗。

他自己说完反方总结陈词的时候,一度还觉得自己颇有气场,有理有据。

可是,冯见雄这一锤定音下来。苏勤知道,刚才对胜利的幻想,统统都是不存在的。

主席台上的主持人田海茉,也是一样心情激荡:“从专才和通才,谁更容易被机器消灭这个角度来辩,简直是闻所未闻啊。但是看他的那些论据,貌似都是真的。”

她的认识,其实比苏勤更加深刻。

因为苏勤刚才还在比赛,是不可能现场验证对方说的论据是不是真的,也没法和法庭辩论一样质证。

但田海茉和评审团的其他评委,却是趁着双方嘴炮的空挡,第一时间把冯见雄那本英文版的《连线》和其他纸面证据拿来看了。

所以,她们知道冯见雄的证据是真的。

“这个冯见雄对前沿科技的敏锐度,简直是太可怕了。没想到一个05年时正反方还势均力敌、湾湾的白执中还靠其获胜的辩题。仅仅过了一年,就因为硅谷的最新科技趋势变化,变成了一个没什么值得辩的搞笑话题。”

好几个评委的内心,都升起了一股悲凉。

辩题的命题,太落后了!

今天的场景,简直就像是在1990年,让金陵大学和湾湾大学辩“苏联制度会不会崩溃”这种辩题,当时或许能厮杀得难解难分,但一年之后苏联灭亡的铁证一摆出来,为苏联站台的辩手就被坑了。

“努力学习”,依然是一个优秀的品格。

但是“只有努力”的人,以及“只有努力”的专才,在机器也能学习的那一秒钟,就已经注定输给了自己的其他同类。

未来,是属于能够作,能够找目标,定目标,质疑,问问题的人。而不是只会被布置作业,然后光靠努力就能解决这些作业的人。

天道和真理,站在了冯见雄这一边,着实让他胜之不武。

……

“冯见雄的脑子到底怎么长的?这不光是口才和辩术的问题了吧,眼界也太开阔了。”

“就是就是,我跟你们不一样,我是半专业的辩论爱好者,这个题目去年台巴子和港灿辩的视频,我是上土豆千辛万苦找来看过的!但是哪怕是去年的国际大赛,大家也都只是扣定义,玩玩文字游戏,完全没有冯见雄今天这场比赛的脑洞啊。”

场下的吃瓜群众们疯狂传说着冯见雄的牛逼,似乎唯恐大多数小白听不懂其精微奥义的牛逼点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