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三章 人口迁移计划(1 / 2)

明末锦绣 有限无敌 1183 字 12天前

崇明县令陆光听到粮食危机解决,很是高兴,自己终于不用上吊了。陆光立刻回到县里组织人来到码头卸货。

李植这次带来二十艘大海船,除了运来的援军和武器弹药,剩下的装的都是粮食和食盐。现在广东的粮食都是由越南输入,这次李植带来的五万石大米就是由越南上船直接运到崇明的。

至于食盐也是永安州新建盐场的第一批产出。朱宏三到广东后就开始着手炼制水泥,这东西原理很简单,就是不知道配方。

朱宏三以前在乡镇工作的时候到知道配方,但是到这个时代已经二十多年了,原本的记忆都已经模糊,只知道用石灰石、石膏,在加一些炉渣煅烧。朱宏三弄了几次不成功,也就没心情捣鼓,交给砖窑那帮工匠自己弄。

没想到在今年三月的时候终于弄出来合格的水泥,朱宏三到场看了看,这帮工匠弄出来的东西你要说它是水泥也行,不过凝结后的强度还不如后世的水泥。朱宏三给工匠大量的奖励,命令大量生产这种赝品水泥。

水泥的生产直接的后果就是食盐的大降价。在各个盐场用水泥扩大晒盐场后,产量直线上升,成本大量下降。现在广东精盐的价格每石不到十两银子,要知道就在福建,每石私盐还要二十两银子,如果是官盐的话还要贵上一倍。

这次李植带来大量粮食的同时也拉上了大量的精盐,在南直隶这种白色的精盐基本和白银等价,有的地方可以直接当银子用。

接下来的几天李植从广东带来的官员开始投入工作,这些人都有大量处理流民的经验。首先城外的难民被分为十个区,每个区一万人。每十人到十五人编成一个保甲,选出甲长负责。每个难民区之间用道路隔开,每一百人一个公共卫生间、一个浴室,杜绝疾病的流行。

同时在难民中征调一千人青壮,组成护卫队,以维持难民区的治安。最后组织青壮以工代赈,在沿江建成大量炮台。毕竟崇明这地方地处长江入海口,就在满清的腹心,一定做好防御设施。

李植也没闲着,他的到来带来了朱宏三最新的计划,那就是大量迁移人口到广东。现在广东工业发达,劳动力缺口严重。而现在南直隶兵荒马乱,这个时候不给满清放放血都对不起朱元璋。

李植命令陆军改变以前那种据城死守的政策,变为游击战。利用自己一方水战的优势,寻找满清防守薄弱的地点上岸裹挟人口,做到一击而退,不和满清大队人马纠缠。海军负责在长江一线争取完全消灭满清的水上实力。

在李植到后的第五天,第一批运往广东的难民开始起运,第一批一万人,分别乘坐二十艘海船南下。海上行程大概十天就可到达广东,到广东再有其他船只分别转运到琼州府、永安州、鸿基港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