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一桩命案(中)(1 / 2)

大明略 南宫草堂 1748 字 25天前

且说邹大公子正在运来客栈这间最为排场的包房热情招待着沈尘与仲逸二人,忙的不亦乐乎。

客套寒暄几句后三人便款款落座,平日里大家都在这县城地界混,沈捕头自是熟人熟道,倒是仲逸这位新面孔初次与邹公子相见,需要简单介绍一番。

可未等沈尘开口,邹大公子却先人一步道:“仲先生,果然是一表人才,年轻有为啊”。

仲逸正在纳闷:这声“仲先生”呼的亲切,他此前从未见过这位邹家实际掌门人,此等热情是为哪般?。

而正欲起身介绍仲逸的沈捕头却将正欲伸出的右手收了回来,他刻意动了动茶杯,略显尴尬的表情方才顿收,心却不免感叹:这县城太小了,或者说这邹大公子太神通广大了吧?

东家的客人自然不敢怠慢,厨子与店小二自然深知此道:不大一会功夫,各种菜肴便已悉数桌,摆放的整整齐齐。

烧鹅、烧鸡、烧花猪;卤鸭、煎排、锦缠羊;三味汤羹、两坛陈酿……,荤素搭配、色香俱全、颇为讲究。

此桌酒菜,如同这客栈与包房一样:讲的是一个场面。

酒过三巡、菜未多动,邹大公子便说道:“二位见笑了,邹家不幸,死者是家父的侄子,也是在下的堂兄,虽说无甚大才,平日里也算的小心谨慎,自知管着客栈账目,家父也经常叮嘱万事要当心,三年五载的我小五哥也算的尽职尽责,谁料想出了这等意外”。

仲逸不必急于表态:自己虽与樊予关系特殊,但毕竟不是朝廷命官,沈尘虽无品阶,但终究是县衙的捕头。

初来乍到,论资历、论经验,凡事还的以沈捕头为主。

沈尘亦未言语,倒是邹公子继续侃侃而谈:“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缉拿真凶之事仰仗二位了,邹家虽说不是什么名门大户,但在这县城还是有几分薄面。若能为我邹家出一口气,需要我们做什么,言语一声便是”。

仲逸心颇不快,这邹公子看似谦微,实则处处彰显他邹家之势,若樊予在定要驳他一番。

或有同感,沈尘终于开口道:“邹公子过谦了,这县城里谁人不知邹家家大业大、人脉广泛,莫说是这小小的县城了,是知府衙门恐怕也是进出自如吧?”。

邹公子急忙摆摆手道:“哪里,哪里,都是大家看的起邹家,才给几分薄面,”,他望望仲逸,而后话锋一转:“可不管怎么说,在这县城一带缉盗追捕,谁不知道您沈捕头的威名,万事还得要仰仗二位啊”。

“只是……”,沈尘略显停顿片刻道;“只是,这办案得按朝廷章法,一切听候樊知县的差遣……”。

“仲逸心暗暗叫声“好”,沈尘品的邹公子的话外之音,恰到好处之言:不知邹公子是否领略到了其的言外之意。

果不其然,邹公子立刻赔笑道:“果然是沈捕头,不但刀法了得,这口才也非常人能,来来来,喝酒、喝酒”。

……

午后,街行人来来往往,依旧那般热闹,原本打算在运来客栈找寻些许被遗漏的线索,看样子今日似乎要失望而归了。

出了客栈,仲逸心疑惑不解:照理说,邹公子应全力配合破案才对,毕竟他与死者是堂兄弟,且邹小五也所管账目皆为邹家买卖所得。

这般好生招待,却对邹小五身前之事只字未提,匆匆离去之时,邹公子并未吩咐客栈掌柜安排伙计提供邹小五的情况。

沈尘眉头紧锁,亦是心事重重,对于他来说,不仅仅是查案的疑惑。

当差有些年头了,在这县衙,沈捕头的确人人皆知,当初他年少气盛,总不受前几任知县待见,后来自知胳膊拧不过大腿便有所收敛。好在他办差总有些成效,在这帮差役威信颇高,年复一年的也这么过来了。

人们都习惯称他为沈捕头,属下都亲切的称他“头儿”,时间长了,以至于他自己都快忘了,其实他的真名叫“沈尘”。

久在衙门,凡事要三思而行,否则往往会适得其反。这个道理沈尘自然是明白的。

而此刻眼前这位初来县衙的仲先生便是他首先要“三思”之人。

沈捕头明白:在蠡县县衙里,樊予什么事都可以管,那么跟着他的仲先生自然事事皆可协助,这不是他们这些下属能左右的。

只是樊予初来蠡县赴任,别人无从知晓他的秉性,自然不敢放开手脚去办案了。

这个仲先生小觑不得:他冲在前面,背后是樊予。同样,樊予抛头露面,而作为他的幕友,背后自然也有仲先生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