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外叔公(下)(1 / 2)

大明略 南宫草堂 1248 字 25天前

“告老回扬州?”,仲逸不解道:“以外叔公的年纪,可再做三两年,莫非是有其它缘故?”。 !

在仲逸看来,外叔公能安然告老,自是最好的抉择。

如此,他老人家既可远离朝纷扰,亦可与家人过平常日子,也算是一举两得。

当然,这个选择必须要出自外叔公本人心愿。若有人从胁迫,或因突发的变故,则是他不能接受的。

“逸儿,为何变得如此多疑?去了趟博野县,如今做了七品翰林编修,竟你外叔公还深谋远虑?”,泰故作嗔道:“难不成,你外叔公做了什么不光彩之事,才急于离京的?”。

“孩儿不敢,不敢”,仲逸见泰似有不悦,他急忙笑道:“这还不是担心,有人对外叔公不利嘛”。

“我走之后,你务必要小心行事。不管与严氏、徐阶等,包括翰林院的同僚,不到万不得已,不可将自己立于孤立之地”。

久在朝,泰自有经验之谈:“朝做事有三忌:忌贪、忌庸、忌懒。与同僚相处也有三忌:忌随意交心、忌一概疏远、忌特行独立”。

“这么多‘忌’?”,仲逸连连点头:‘孩儿记住了’。

咳咳,严肃点。

泰继续道:“这,还有三不说:无真凭实据-----不说;有真凭实据------看看再说;可说可不说------不说”。

‘外叔公,那照这么说,剩下的,还能说什么?’,仲逸将一块热毛巾递到泰的手。

“怎么没说的呢?这天气怎么样?家可好?茶不错、水不错、茶水不错,等等……”。

哦?怪不得每次议事时,总要喝茶呢。

“遇到差事,不可独自去办,如此,功劳或许被人分走一部分,但至少出了祸事,也不须一人承担”。

泰刻意说道:‘拿此次博野县繆大柱夫妇被杀一案来说吧,假如没有刑部的樊予,还有锦衣卫的那些人,又会是什么结果?’。

“是是是,外叔公所言极是”,仲逸只得连连点头。

泰娓娓道来,仲逸洗耳恭听,爷孙两如同拉家常,又似临别嘱咐大事。

其实,在仲逸心里再清楚不过:外叔公在刑部当差多年,办案从不含糊,绝非他说的那种胆小怕事,更不是圆滑投机之人。

拿当初查办山西孟县知县,贪墨赈灾钱粮来说,若非他挑头,绝不会牵扯出那多多人。

而这,不正是独挑大梁吗?

正因为此,泰在刑部威望极高,在告老之际。又被升为都察院四品御史,这也正是朝廷对他品行的肯定。

此刻,他之所以向仲逸说出那些门门道道,无非是担心仲逸太过年轻,处事冲动,惹出什么是非来。

“外叔公,你老放心,孩儿自会小心行事、恪尽职守,绝不会为陆家人、家人丢脸”。

仲逸轻轻前扶助泰,一脸感慨道:“孩儿既然入仕做了这个七品编修,一定做出点样来”。

“老爷,可以进来吗?”,二人正在说话之际,却听门外传来吴风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