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温柔乡(1 / 2)

灭明 蓝盔十九 1885 字 26天前

已经是十二月中旬了,西宁城中的居民,家家户户准备迎接新元,对于平日生活并不富余的百姓来说,新元更是他们最大的期待。

大人可以休息几日,不用在耕地上、草地上吹着毫无希望的寒风冷雪,身上要是有些闲钱,与三五老友共处一室,推牌九、**、方六块,家中的婆姨也是睁只眼闭只眼,只要不是偷偷溜进城内的暗窑子,什么都好说。

孩子们更是欢天喜地,无论家中有没有存粮,在新元的早晨,都会得到一套新衣,而除夕的晚上,更是满满一桌美味佳肴,可以吃得满嘴流油满口生香,就是调皮些胡闹些,家中的长辈多半也是一笑了之,不用担心一顿臭骂一顿鞭子。

富贵之家,平日便似新元一般,餐餐有肉顿顿见腥,对新元就少了一份期待,家中的奴仆不仅没有额外的新衣美食,反而较平日更加忙碌些,不过,如果伺候得老爷太太们高兴了,倒是可以得到一份意外的赏银。

婢子们往往就趁着这种时节,将身子交由老爷少爷们……

西宁是大明的边陲之地,城中除了汉人,回人、藏人亦是颇多,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节日,但左邻右舍相处久了,难免会成为亲戚,在汉人最为隆重的新元之日,他们少不得应个景,但要说道隆重虔诚,却是远远比不上汉人,毕竟不是自己的事。

庆祝新元的事,自然不用李自成操心,大事有高桂英、宋玉莲做主,跑腿的事,就交给小梅小兰,如果人手不够,还可以让亲兵们去帮忙。

李自成上午一般还是去学堂,利用新元之前的这段时间,加紧教学进度,下午则是查阅各处传回的讯息,处理军务政务。

他这段时间,最为关注的乃是一河之隔的陇右,每每将陇右的行军地图摆在书桌上,一看就是一个时辰,为了了解陇右的地形,他还让游骑总旗官王安平,将陇右的山川、河流在地形图上标注出来,专门着人送回西宁。

上次北伐甘州,游骑虽然没有参加正面的战斗,但西宁军几乎兵不血刃拿下整个甘肃外围的堡驿,游骑功不可没。

各大百户都在扩军,百户官升职为从千户,李自成并没有考虑给王安平升官,原因在与,他认为甘肃的降兵,并不是游骑的最佳人选,而且游骑下一步侦讯的重点,也不是甘肃。

回到西宁的第三日,李自成便给王安平传讯,让他在陇右地区招募一批合适的游骑,宁缺毋滥,只要游骑的数量达到七个小旗,便可整编为两个总旗,水涨船高,届时王安平将自动升职为百户官。

讯息是通过信鸽传送的,但李自成在壶芦山高家疗伤时,曾经捕获过一只甘州的信鸽,知道信鸽传讯不是绝对安全,现在的西宁,正处在一个非常尴尬的时期,特别是拿下甘州之后,西宁军统属的区域急剧扩大,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李自成总是担心西宁的现状被朝廷探知。

为防讯息丢失,泄露西宁的军事秘密,现在所有的讯息都是以密信的形式书写的。

密信的书写十分简单,是李自成在后世的时候,传递情书的一种形式,实际上是对付不尊重个人**的老师、家长的一种方法。

书写密信时,铺上两层信纸,心里需要倾诉的话写完后,毁去上层那张有字的信纸,而下层的那张信纸,只留下一些肉眼看不见的痕迹,与新的纸张并无任何区别。

受到信件的人想要看到纸张上的字迹,只要将白纸喷上清水,完全湿润后,字迹便清晰可见,与上层毁去的那张信纸上的内容一般无二。

若是要收藏这份信件,也是十分安全,等纸张完全晾干,字迹便再次失去形迹,即便被家长、老师发现,面对一张无字的“天书”,也是无可奈何。

李自成之所以看重陇右,因为陇右与西宁地区只隔着黄河,地理上十分接近。

朝廷将来出兵西宁,一定会经过陇右。

王安平的游骑几乎全部集中于陇右,一方面是查探朝廷大军的讯息,为西宁军提前预警,另一方面,便是收集陇右各个卫所、府县的讯息。

西宁军再要扩张地盘时,西宁以西是青藏高原,甘肃以北、以东是荒漠,都不适合农耕,在没有足够的骑兵、没有储备大量粮食的情形下,根本无法扩张,能守住现有的疆土就不错了。

陇右是西宁军唯一可以扩张的方向,无论是为了防守自保,还是将来拓展疆土,李自成都必须紧紧盯住陇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