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 两套茶具(1 / 2)

大宋超级学霸 高月 2397 字 25天前

范宁回到宿舍已经是亥时一刻,差不多夜里九点半,他着实也累得筋疲力尽。

第一次给别人做老师,第一天上课,他才发现当老师并不容易。

首先他肩头就有了一份强烈的责任感,希望五个学生都能考上县学,其次他对县学考试并不熟悉,他自己也得殚精竭虑去寻找其中的规律。

五个学生,除了明仁和明礼外,其他三个他之前都不认识。

可人的情感就是这么奇妙,当他们叫自己师兄那一瞬间,范宁便觉得自己生命中就和他们三人有了某种难以言述的纽带。

宿舍里很安静,两个舍友都已经入睡,范宁没有点灯,摸黑向自己床铺走去。

“范宁,现在才回来?”

段瑜身体不太好,睡眠很浅,范宁轻微的脚步声还是把他惊醒了。

“嗯,你睡吧!我也要睡了。”

“我提醒你,明天是三月十五,下午参加兴趣社活动。”

“哦!你不说我还真忘了。”

范宁挠了挠头,他昨天还对明天的兴趣社念念叨叨,可今晚开了补习班,他便完全把兴趣社抛之脑后了。

范宁在自己桌前坐下,拿出茶社给他一份资料,需要他事先准备一些物品,光线太黑,他看不清上面的字。

但点灯又会影响舍友休息,范宁只好把资料放回抽屉,天亮再看吧!

范宁躺在床上,心中却始终牵挂着这件事,如果不弄清楚,恐怕自己今晚睡觉也不会太香甜。

这是范宁前世留下的一个习惯,如果心中被一件事牵挂,他会想着这件事,睡觉不会踏实。

他终于忍不住小声问道:“段瑜,明天去茶社,我需要事先准备点什么?”

段瑜轻轻打了个哈欠,睡意朦胧道:“我想至少该有套茶具吧!”

“茶具!”

范宁敲了一下脑袋,对啊!这么重要的物品,自己怎么忘记了?

........

其实范宁对点茶并非一无所知,去年跟随范仲淹进京途中,范宁就一路看小福点茶,他虽然没有亲手试过,但流程他基本上知道。

俗话说‘唐酒宋茶’,茶在宋朝人生活中,那是和一日三餐相提并论的。

宋朝的上层社会更是以烹茶为风尚,三月季春最赏心之事为‘经寮斗新茶’。

而十一月仲冬最赏心之事就是‘绘幅楼削雪煎茶’。

文人雅集,品茶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文人们邀三五好友,带几个美貌如花的茶妓,择一清雅之所,品茗斗茶。

苏轼诗云:‘禅窗丽午景,蜀井出冰雪。坐客皆可人,鼎器手自洁。’

说的就是他在扬州石塔寺参加茶会的情景。

范宁连午饭都顾不上吃,刚下课,他便匆匆赶去敬贤桥南面的南桥瓦肆。

瓦肆有点像今天的综合体,就是一片专门的集市,里面吃喝玩乐样样俱全,要比今天的综合体大得多,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范宁找到了一家茶具店,掌柜个子很矮小,但一双眼睛却很毒辣。

他见范宁穿着县学青衿深衣,便知道这是今年县学新生,对茶还是一窍不通,用不着拿出名贵茶具。

“今天下午有兴趣社,小官人是新生吧!昨天就有三个新生过来买茶具。”

范宁笑道:“我不太懂,掌柜能否介绍一下?”

“没问题!”

矮个子掌柜指着架子上的一排茶具给他介绍,“完整的一套茶具有十种器具,茶焙、茶笼、砧椎、茶铃、茶碾、茶罗、茶盏、茶匙、茶筅和汤瓶。”

范宁听得头昏眼花,他在回想小福箱子里的一大堆茶具,感觉根本对不上号。

“这是什么?”

范宁拾起一只竹笼模样的圆罐,编得很精致,里面隔成两层,上面有细细密密的小孔。

“那就是茶焙,养茶用的。”

原来这就是茶焙,范宁想起小福给他说过的话,便笑道:“茶饼一般要定期加温吧!茶饼的保养很重要,有‘三分茶,七分养’的说法。”

“说得太对了!”

掌柜竖起大拇指赞道:“茶饼怕潮,需要保存在干燥通风的地方,尤其在我们江南地区,一旦受潮,就容易霉烂,但又不能太干燥,太干燥的茶饼会变成枯黄色,成为次品。”

“这些茶具我都要买吗?”他又指着架子上长长一排器具问道。

掌柜摇摇头笑道:“你们是学生,不需要这么多,只要买茶盏、茶匙、茶筅和汤瓶四样就足够了。”

“烦请掌柜推荐一下!”

掌柜从柜子里取出一只黑漆木盒,“这就是最普通的茶具,如果家境一般,买这四件套就行了,五百文钱。”

“别的学生都买这个?”范宁问道。

范宁并不是想攀比,他记得小福给他说过,茶具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能否点一盏好茶。

他虽然不懂茶具,但端起一只赏心悦目的茶具,确实很愉悦心情,掌柜卖给他这套茶具确实太普通,毫无美感可言。

掌柜还是要看人下菜的,县学生如果是大户人家,根本就不会来买茶具,家里本来就有。

一般只有出身贫寒,或者从乡村出来的学生,才会第一次接触茶技,前来买茶具,给他们介绍太好的茶具没有必要,拿出最便宜的茶具就够了。

但如果是文士来买茶具,掌柜就会一套套茶具拿出来,详细讲解推销。

所以当范宁一走进小店,掌柜就不打算在他身上浪费太多精力。

“看各自家境吧!”

掌柜淡淡道:“也有不少学生来买上好的茶具,具体怎么买因人而异,我只管推荐,小官人买不买,我不勉强。”

范宁手中没有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