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思邈还真的没考虑这个问题,但是一旁的学子们脸上都不好看了。这些人都读过书,只是读书不多,正常的阅读能力还是有的。学生基本上都是寒门子弟,来这读书多数是抱着好好学习的心态来的。李
诚这么说,就是不是信任大家。
换成一般的人这么说,大家肯定群殴他。但这是李诚啊,“今亮”!读过《三国演义》的人,对李诚迷的不要不要的。没读过的人,则知道李诚“不能易一字”的典故。
被李诚质疑了,也就只能捏着鼻子认了。谁敢保证这一百多号人里头,没有害群之马?
“如此说来,眼下的办学法子不对咯?”孙思邈感觉到了自己存在的问题,你让老孙做大夫,那是一点问题都没有,做人也是人品坚挺。但你让他办学,那就没经验了。
“路子没太大的问题,只要做一些微调就行了。”李诚不想打击老道的积极性,其实心里对他的办学套路无法认同。这钱啊,花的是别人的,当然不心疼了。老孙现在就这样。
“如何调整?”孙思邈露出询问的表情,李诚看看众人道:“我先把孩子送回去,回头来学校大家坐下来慢慢聊。”孙思邈道:“贫道跟着去就行了,大家且回去吧。”
孙思邈挥挥手,把学生们放走了。跟着李诚一起往庄子里去。其实在这里办学,并不是最佳的场所,在长安城里才是最好的地方。但是老孙表示,要经常上山采药,还是在外面吧。
一边走,一边聊,孙思邈感慨道:“不当家不知道柴米贵,长安城里的宅子,贵的吓人。”
李诚差点从马背上掉下来,看着老孙道:“道长,难不成你办学还要买一座宅子?”
孙思邈理所当然的表示:“那是自然,这么多人呢,包吃包住,地方小了怎么够?”
李诚四处张望,想找块板砖,先敲晕这个败家道士。没听说过租房子么?你花的是我的钱啊,不能替我省点啊?一千贯啊,还搭上俩仓库。高晋表示,还搭上了好几百石粮食。
孙思邈办学,成了李诚办学了。这事情闹的,李诚觉得心好累。可惜,还只能忍着,不能让孙思邈觉得他办学在拖累李诚,反正这钱李诚也出的起。“道长啊,我觉得吧,还是要搞一个教学制度出来,做什么都得有规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啊。再有啊,学好学坏,不能享受同样的待遇。成绩好的,要鼓励,学不好的,要让他知耻后勇,奋起直追。”
李诚语重心长啊。
不料孙思邈一翻眼珠子:“自成,外行了吧?学医最讲的是天赋,有的人一学就会,有的人口水说干了,他都不理解。”李诚明白了,中医体系的问题,话说中医确实很神奇。很多时候,真是要看天赋的。学中医的,至少在现有情况下,很难大批量培养合格的医生。首先一个,生源就很难解决。为啥呢?读书的人太少了,
因为读书人少,所以读书人就算不能做官,也能为吏。
“道长的意思,这些学生,有人还是想去考科举?”李诚很恼火的问。
孙思邈则很干脆的回答:“然也,不能耽误别人的前程嘛。学了医术,总会有用到的时候。且,人的天赋不一,有人再怎么努力,也学不出样子来,不然去科举。”
合着老孙花自己的钱,哄了一百多个人来学医,将来干什么,还不一定呢。李诚深呼吸,让自己不要发火。先安顿好孩子,然后才把孙思邈带到书房里,摆了一碗茶开口道:“道长,这样不行的。首先,这一百多人,必须要确定一下,是不是要专心学医。不打算认真学医,将来要
做医生的人,让他们离开吧。”
“这如何可以?学生本来就少。”孙思邈费解的反问,李诚扶额:“道长啊,宁缺毋滥啊。医生是个很要命的职业,庸医杀人不见血啊。”
事关人命,老孙重视了起来,凝神思索:“如此说来,贫道思虑不周了。”李诚点点头:“才开始呢,有问题不怕,改了就行。还有啊,那些打算去考科举的人呢,到这来是为了有个吃饭读书的地方。他们也不用离开,我打算办一个蒙学,这些人可以做先生的。专门教庄子里的娃
娃读书,同时可以在庄子里读书,两全其美啊。”
孙思邈点点头:“好,如此甚好。”李诚松了一口气,又道:“道长回去跟他们好好的说,就说我打算在学堂里办一个图书馆,凡长安市面上有的书,我都买回来,提供大家借阅。”
说着话,李诚从书架上拿来两本书,递给孙思邈道:“道长请看,这是我给学堂编写的教材,以后叫孩子读书,就用这个。”孙思邈接过一看,一本语文,一本数学,翻开看看,语文比较好理解,就是教大家识字,然后可以用白话文来表达自己要表达的意思。读完这两本书,现代社会小学一年级的水平肯定有了。你还别觉得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