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于德妃思虑周到,淑妃自年少时起便是喜怒形于色,有了好心情,就不曾掩饰一刻。
大晚上,淑妃仍高兴地在镜前梳妆,笑意不止。
说来,宫中这对势均力敌的母子俩堪称有趣。
德妃温和谨慎,偏偏大皇子性情暴烈;淑妃骄纵任性,而二皇子却思虑深重。
假使不是这样的组合,任何一对对换,如今也不是这样的局面了。
皇帝这些年犹豫之下迟迟不定储君,有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因这两对母子迥异的性情。
德妃使皇帝满意了,大皇子便会叫他生怒。二皇子令皇帝开心了,淑妃又来拉胯。
类似之事,不胜枚举。
“娘娘。”贴身婢女环儿道,“大人还说了一事。”
她凑近耳畔,与淑妃细语。
听罢,淑妃挑了挑眉,“父亲多想了,那小姑娘能有什么特殊?”
悠悠绕着一缕发丝,淑妃想到什么,改口道:“别说,还真有可能,待我去打听打听。”
别的她不擅长,对德妃的举动是最敏锐的。
德妃私下吩咐人去搜罗的东西,她可是知道一二的,那些不正是适合小姑娘的么?
几句话下去,立刻便有人去沿着德妃这条线索调查。
宫廷暗处,依然处于波谲云诡之中。
只要储君一日未定,这样的情况就会一直持续。
皇帝本来早已习惯这样的局面,有时甚至想,就如此也挺好,两家相互牵制,谁也不能真正坐大。
如果真的定了太子,说不定很快连他这个天子都不被放在眼底。
以前,皇帝一直都是这么认为的,如今被荀宴提醒,他终于意识到什么。
…………
星河灿烂,夜色柔丽。
这夜,皇帝宿在了朝欢宫蕙昭仪处。
皇帝并不贪色,他的后宫比之几位先帝都算寒酸的,是以子嗣的数量也只是平平。
蕙昭仪入宫是心甘情愿,兼家中举力,皇帝便顺水推舟受了。
不得不说,年轻少女的美丽与温柔永远是对付男人的利器,在蕙昭仪这儿,皇帝面上是少见的温和。
任蕙昭仪捏着肩,皇帝闭目,忽而道:“玥儿,朕记得,你与德妃情同姐妹。”
“姐姐待臣妾极好,臣妾自要投桃报李。”蕙昭仪羞涩含笑,“何况都是服侍陛下,后宫诸位都是姐妹。”
皇帝莞尔,不知是笑什么,“总有个感情最好的。”
蕙昭仪佯作苦思,“那不得不说,确实是德妃姐姐。”
少女的小小心思惹人怜爱,皇帝不再就此追问,转而道:“那,若要你来选储君,你定选大皇子了?”
这话明显不该在此处说,蕙昭仪神色微微一变,小心打量皇帝,迟疑道:“姐姐……是姐姐,我们姐妹间的感情,如何能与前朝立储之事相比。臣妾见识浅薄,个人拙见也不足以作为参见。”
“你说,听不听是朕的事。”
无法,蕙昭仪只得尽量圆滑些回答。
“两位殿下各有千秋,才智不相上下。只是皇位只有一个,最适合的人,必定也只有一位。臣妾想,如陛下这般天生具有帝王相的人不多,剩下的,应该都要经过考验和观察后方可得知。考验的方法,也只有陛下和各位大臣们才能知道了。”
皇帝若有所思,蕙昭仪所言,正是他此前所想。
确实该想个法子来考验二人,一局定胜负才好。
只是这个方法实在难定啊。
沉默了会儿,皇帝话锋一转,竟问到了荀宴身上,“朕听说,方家有意同荀家说亲?”
这也能听说?蕙昭仪心道家中还没有真正行动呢,不知陛下竟是从何处得知的。
纳闷之余,她道:“上次母亲入宫看望,臣妾好像听她说了那么一嘴,是臣妾的小妹。”
因蕙昭仪在宫中受宠,其娘家方家也有水涨船高的趋势,才敢动与御史大夫结亲的心。
皇帝嗯一声,淡道:“告诉你母亲,不必打听了,此事不成。”
他好像只是随口说,语气却又透着认真。
蕙昭仪心头一凛,不敢细思缘由,乖乖应声,“是,臣妾明日就着人去告诉母亲。”
***
天色昏昏,烛火之光微弱,仅可照亮方寸之间。
荀宴倚在床榻,一半笼在暗处,轮廓模糊。隐约之间可见高挺的鼻梁,和慢慢翻动断案集的修长手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