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没说什么,退下去又跪在了允后面,看着吕氏照顾允。对于吕氏,允虽然不可能彻底无视她,但也没多重视。
结合前后两世的记忆来看,吕氏虽然处理日常事务还行,但显然不是什么太有眼光和手段的人物,肯定成不了武则天、宣太后或者吕雉这种牛逼到爆的太后,即使跟张皇后(明孝宗朱佑樘的)、还是张皇后(仁宗朱高炽的)相比也比不上,也没有太狠辣手段和心思。
再加上现任皇帝朱元璋同志太牛逼,又对家人十分爱护,估计吕氏连进谗言也不太敢。只要能获得老朱同志的赞许,吕氏顶多也就是下一些小绊子,起不到多大作用。允因此放下了对于吕妃的关注。
快伴晚的时候老朱总算处理完了朝政,来文华殿了。当然也就听这里的宦官说了允的事。朱元璋又小惊讶了一把,这允绝对是变了。虽然老朱同志的子孙众多,不可能每一个都很了解,但朱标的几个儿子就在他眼皮底下,还是很了解的。朱元璋决定加派人手观察允。
其实允的举动是很不合适的,非常不符合礼法,要不是现在是特殊情况,并且现在大家也不认为允会当皇太孙,恐怕他会受到训斥的。说到底,还是融合后现代思维骨子里不太重视礼法,虽然中和了一下,但还是比不上纯土著。
到了第2天(朱标去世第4天),朱元璋尚未就封的几个儿子来给大哥吊孝。
允马上集中起了注意力。儿子巨多的朱元璋一共有26个儿子(真能生啊),现在最小的儿子尚未出生,八、9九、十三个儿子已经死了,再减去长子朱标,朱元璋现在有二十一个儿子。
老十六庆王朱(zhan)以下的10个儿子还没有就藩,还在京城。允以前跟几个叔叔的接触也不多,正要好好地观察一下几个叔叔。
允只见一串少年+小屁孩的队伍走进了文华殿,允小小的吃了一惊,然后马上反应过来:这一串叔叔,除了打头的朱比允大一个月,就连宁王朱权都比允小。
不过允仍然非常认真地观察这这一串叔叔们,特别是十七叔宁王朱权。作为熟读《明朝那些事儿》的历史爱好者,后世的允特别清楚朱权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不有句话吗,叫‘燕王善战,宁王善谋’,允非常努力的想看出朱权到底如何牛逼。
但是允很快就败下阵来,根本看不出朱权有什么特异之处,除了长得挺帅。‘看来我完全没有徐晖祖那样牛逼的相面本事。’允这样自嘲着。
观察失败的允干脆不再注意几个叔叔,低头回忆起来。根据允原来的记忆,十六叔朱,十七叔朱权,十九叔朱(hui),二十叔朱松学习好,每次考试都是满分,不过学习好未必就能在以后的实际工作(当王爷)中干得好,就算是朱权,不还是让朱棣给算计了,“被”靖难了么。(其实这四个王爷挺有本事)
接下来几天都没什么事儿发生,允老老实实的守灵。不过期间允几次感到有人在看他,但是每次他这样感觉的时候,眼睛扫了一圈,都没发现有人看他啊?允于是认为是自己这几天太过疲劳产生错觉了。
又过了几天,从五月初八开始(朱标死于四月二十五),外地分封的诸王陆续赶来京城。
允虽然也有睡觉和吃饭,但为了表现自己的孝顺,觉不敢多睡,饭也不敢多吃,特别是在允几乎不怎么休息的情况下(历史上的允就是在朱标死后守丧期间不怎么吃也不怎么睡,把自己弄得皮包骨头),所以几乎每天都晕晕乎乎的,恨不得找点大烟来提提神,根本就没有精力观察这批叔叔,只是在朱棣来拜祭的时候强撑着注视了一下,除了满面悲伤的表情以外,同样什么也没观察出来。
一直撑到过完七七,送灵去孝东陵安葬以后,允终于是撑不住了,狠狠的大睡了两天两夜,睡着前想的最后一件事是:妈的,想当一个合格的孝子必须得是一个觉少的胖子,可供消耗的能量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