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两翁胥昨天已经商量好,大家也以为何浩然出来要说大事。陆续有王候到京,此时在朝堂中,至少有二十个王侯。
除了同来的冯万张和阳城,谁也没想到他会说那件事:
“父皇,儿臣见一些地方的街道很混乱,特别是长安洛阳这样的大地方。虽然街面宽,不时有马匹车辆撞上行人。儿臣有一法,可以降低这种悲剧。”
大家有些傻眼,一个忙得不可开交的人,居然有心去管大街上的事?见李豫也呆住了,阳城出来为他捧场:
“今早臣的马车和冯大人的相撞,还好碰到何将军。一路上听何将军说起对街道的整理,臣获益良多。街道并不是小事,臣虽不知道一年因马车撞人有多少起,但一定不会少。那些被撞之人小则受伤,大则丧命。百姓安危大如天,臣以为大家需重视何将军的话。”
很快冯万张也出来证实,大谈一通这方面的危害,终于将一人说动,颜頵站出来:
“臣看过卷宗,我京城去年丧命在马匹车辆下之人有一百三十八,伤者因闹上公堂的案例有六百七十多,这还不算一些私下解决之人。这的确是大事,要是何将军有办法,臣愿全力配合。”
李豫连发火的机会都没有,不说不知道,一说吓一跳。只是京城,居然就有那么多因马车引发的伤亡事件。的确是大事,暂时将封地的事压制住。
“浩然有心了,阳爱卿说得对,百姓安危大如天,朝廷不可不理。浩然说吧!你有什么办法来整治?”
其实不是何浩然临时所想,他以前上街,见人来人往闹热倒是闹热。一些骑马之人,像后世那些骑摩托车的古惑仔,骑马只图一时快哉。现在这世道又没什么限制马速之类的,很容易出现伤亡。
可惜他的事情太多,以前想起来又忘了。今日原本不想一来就说这件事,怕又忘记,只得先将交通管制之法提出来。
“儿臣有几条建议:一是设置道路图标,比如在窄路、拱桥、上下坡路段,设置马车减速标志。在人流多的路段,设置马车缓行标志。在一些易事发路口,设置转弯、变道小心标志。那些标志也值不了几个钱,没有能力的城市,用木牌做也行。如果画标志大家难懂,在上面写字也行。”
在后世他没考过驾照,不少同学考过。后世的道路标志太多了,考出来之人也难一一记得,真不如在上面写字。不过对现在的人不太实用,文盲太多,用标志好还是用文字好,他一时也说不清楚。
他的第一个建议说出,立即引起大家的兴趣,不少人参预到争论中来。一个官员质疑:
“设置那些东西的确花不了几个钱,但设置后遵守的人有多少?那些地方就算不设标志,大家也知道要缓行之类的。可有些时候事急,该出事的怎么也避免不了。”
这个官员的质疑很有些说服力,一时间大家都不闹了,看他如何辩解。
“有些东西就是这样,有制约总比没有制约好。比如大家都知道杀人犯法,可在升起那些念头时,如果看见巡逻的官兵,他一定会再三思量,说不定就会打消念头。如果没有看见巡逻的官兵,恐怕会一怒冲动。制约二字绝非无用,我们还要制定一些法规,比如在那些提示之处撞人,其罪加一等,我看谁还敢无视。”
“何将军言之有理,臣赞成。”张延赏第一个出来赞成,很快一大半的官员齐声附合。李豫也没闲着,他同样在想可行性,觉得很不错,点点头:
“说下去。”
“其二是道路规划,街上穿行的人太多了,人与马车混杂,难免会出事。可在一些路段画上白线,镶成白石路也可以。那种线表示人穿行的道路,非线之地不得乱过街道。并不是马车不能过,但在过之前要先礼让行人。如果在那些地方撞人,罪加一等。
同理,如果在非人穿行之地,因横穿道路被撞,其罪减轻一半。在有些比较窄的街道,可实行单向行驶。比如说只准从东边进西边出,反正街道多,规划起来并不麻烦。”
怕有人又质疑,他干脆将制约的方法也提出来。果然没人再提出异议,只有张延赏问:
“那样做就得有人监管,各地的差役并不多,难道又要招人?”
一招人就是钱,连李豫也伸长脖子等他解决。这种事只有他才清楚,真能让百姓少些伤亡,花些钱也值得。
“可让各地巡逻的差役负责,差役实在不够,可以让士兵参预进来,甚至在每座城市招一些专管此类的差役也可以。给他们的薪俸并不多,但能大大减少伤亡十分值得。朝廷也并不会出多少银子,对那些违反道路制度之人,在不太严重的情况下,可实行资金处罚。所得到的罚款,大概也够那些人的工资了。”
他又说了一通,就在这天,大唐的交通法规进入补充阶段。没过多久,京城正式开始实施。何浩然的耳朵,再次被大家的骂声灌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