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心血白费(2 / 2)

铁血山河志 李别一 2116 字 9天前

眼前的浙东,很可能就是嘉定故事的重演。所以眼前的大家,要成为那不幸当中的一员,也是转瞬之间的事。王征南和广智二人,最终还是忍住了鸡血涌动的澎湃。

过了好大一会儿,等大家缓过被鸡血冲动的劲头,曹继武继续梳理:

目前天台县令是大清的,台州知府是大清的,浙江巡抚也是大清的。所以这里的百姓,当然也是大清的。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大清可以通过向老百姓收税,补充军资,而世忠营的钱粮,要从哪里来?

是人都要吃饭,没有基本的钱粮支撑,再强大的部队,最终也会不攻自破。所以目前的世忠营,根本就没有生存的本钱。如果世忠营不散,死路一条是注定的。

站在老百姓的角度,其实他们的愿望很简单,谁那里能活命,他们就会跟着谁。谁能让他们有饭吃,他们就会对谁忠心。李自成短短数月,就能拥军百万。当年大明沿海海盗盛行,全是因为明国不给百姓活路。

撇去虚妄的仁义道德,目前的大清,只要臣服,就有活路。实力不济,明知打不过,不想臣服也就算了,还要竭力反抗,那将来覆亡的下场,也是注定的。

想要气节,其实非常简单,拔剑自刎,自杀殉国就妥了。如果为了衬托这个气节,还要拉上许多百姓,这不是无耻又是什么?一厢情愿的热血和情怀,本来无可厚非,如果拿着这个去忽悠百姓去送死,这不是不要脸又是什么?

曹继武的一番话,全在理。曹继武所提到的问题,都是黄宗羲等人,竭力回避的问题。黄宗羲等人,最大的问题,就是不敢直面问题。连正视问题的态度都没有,更别提解决问题了。

而此时此刻,曹继武把这些都摆了出来,凡是长脑子的人,都应该明白,世忠营不但不能存活,反而会给当地百姓,带来极大的灾难。

然而组建世忠营,黄宗羲等人,是花了大量心血的。自己的心血,要自己亲手把它毁了,这谁能做的出来?

但是此时的问题,已经明了,一意孤行下去,所有的心血,最终都是一场空,不会有任何现实的意义。

最终可能会让嘉定故事,在浙东重演。浙东的老百姓,成了没人关注的可怜炮灰。而黄宗羲、姚启圣、王征南等等,头脸人物,得到了像史可法一样,名副其实的大义气节。而且更为操蛋的是,鸡血高涨的后人,还会把他们推崇为楷模,继续忽悠更多的炮灰去送命。

良久,王岳极不甘心,忽然对王征南道:“师父,你别听曹继武瞎说。你一个人就杀了他三百人,再加上世忠营,绝对能顶上千军万马!”

王征南连连摇头:“难,难,难!师父一人厉害,只能名震江湖。这对于大明的颓势,却是无可奈何!”

争锋天下,扭转乾坤,需要超强的军事实力。几个所谓的江湖高手,改变不了天下大势。世忠营想要成为一支顽强的部队,必须先生存下来。而如今这个基本条件,根本就不存在。

尽管黄宗羲几乎散尽了家财,但对于一支部队的开支来说,这简直就是杯水车薪。

而且世忠营直面的敌人,不是人家正牌的八旗军,而是原大明投降的汉军。这些汉军的凶残程度,甚至超过八旗军。

世忠营建立的目的,本来是驱虏的。然而接下来发展的态势就是,这虏还没驱着,和原本的自己人,搞成了残忍的窝杀。这是一个令人愤恨、而又无可奈何的问题,正是因为这个问题,狂士姚启圣,对世忠营的事情,显得心不在焉。

世忠营的成分是农民,这农民种地是把好手,可是要把他们变成杀人利器,这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黄宗羲没有带兵之能,姚启圣心气不足,王征南等江湖高手,能提供的帮助太少。曹继武这样的青年才俊,又不愿做无谓的白忙活。看来这世忠营,真的是不能搞下去了。

黄宗羲不住地叹息,提笔写下一首虞美人:

枯桐干竹将死松,满眼全是碎。天阴日没黯神伤,峰扯一丝残雾,泪成泉。锄叉榔铲难为兵,此恨谁能解?山中暗水若知心,为我倒转黄泉,心泣血。

字字泣血,黄宗羲痛苦非常,泪如雨下。

空有一腔抱负的无能为力,令人揪心的疼痛。

原来的大明,朱元璋的子孙,占据了天下最肥沃的田地。士绅自然不敢和他们挣,只能无休止地搜刮老百姓。所以明国的老百姓,不但要奉养朱元璋的百万子孙,还要供养更多的士绅阶层。在华夏的历史上,作为一个普通老百姓,活的最苦逼的,应该就是明国了。

所以侠肝义胆的王征南,一生都不愿,为朱元璋的大明服务。然而相对于大明,王征南更为痛恨大清。以前的王朝不喜欢,现在的这个更不喜欢。

然而王朝的更迭,不是喜欢所能决定的。尽管王征南的武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这对于大清席卷天下,也是无可奈何。

黄宗羲的伤痛,引起了王征南的同感。于是他接过笔墨,和了一首虞美人:

残峰断崖笼稀雾,放眼满是痛。山河破碎惊鹭起,酒醒数点残泪,目茫然。年年夏日多烦闷,今岁霉更浓。日日心中泣血声,鬓添几根白发,心茫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