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错,如果大明不是自作死,现在的二爷,有可能在山里打猎卖山货。”
“一派胡言,出身下流,果然没什么见识,满嘴净是些低俗……”
卢莫渝话没说完,忽然看见李嗣兴眼睛发狠,似乎要吃了自己,顿时吓了一跳。
陕北千沟万壑,土地极为贫瘠,好地大多被士绅霸占,贫苦百姓手里,甚至没有地可种,还要承担繁重的赋税。因此当年的李定国铤而走险,跟随张献忠贩卖私盐。因为这个,小时候的李嗣兴,经常被官府抓去替老爹顶缸。所以他心中早把大明官府恨透了。因此李嗣兴对曹继武的话,并无芥蒂,反而对卢莫渝大为反感。他恶狠狠地瞪着卢莫渝,吓得卢莫渝躲在了沐天英身后,再也不敢露头。
小时候的洪承畴,家境勉强可以。但自从弟弟们出世,生活日渐紧迫,洪承畴不得已,辍学卖起了豆干。但洪承畴极为好学,经常跑到学堂偷听先生讲课,顺便卖豆干。
刚开始,学童们纷纷嘲笑洪承畴,洪承畴的生意,自然极为暗淡。那些学童大多是些富家子弟,衣食无忧,学习并不上心。老师出的对子,他们很难对的上。而洪承畴极为聪明,帮学童们对对子,但要求他们必须买自己的豆干。洪承畴暗中的对子,先生十分满意。学童们十分高兴,纷纷找他对对子,因此洪承畴的豆干生意,也是相当的火爆。
当年在南京城,很多次吃饭,满桌子好菜,洪承畴却只吃豆干,三兄弟极为纳闷。后来到了泉州,才听洪福说起洪承畴的往事,三兄弟才恍然大悟。
如今年过七旬的洪承畴,别看身为西南经略使,但每天的早饭,全是豆干饭。豆干承载了洪承畴太多的美好童年,所以回老家卖豆干,这是现在的洪承畴,最大的心愿。
李定国贩私盐出身,当年农民军的时候,经常和大明的洪承畴是对手。因此他对洪承畴,也是颇为了解。曹继武一番关于出身的话,令李定国大为感慨。
如果不是风云变幻,李定国、洪承畴、孔有德和曹继武三兄弟,命运真的就如曹继武所说,一个是陕北死囚犯,一个是闽南豆干郎,一个是辽东煤矿工,一个是江南老农民,一个混同江猎户,一个北琴海渔夫。
陕北死囚犯,那是铁定要反大明的。豆干郎、煤矿工、老农民、猎户和渔夫,都是大明的最忠实的臣民。而现在的形势,当初的死囚犯,却和大明上了一条船。而豆干郎、煤矿工、老农民、猎户和渔夫,全反了大明。
命运就是这么操蛋,当年大明一心要清理的垃圾死囚犯,如今却成了顶梁柱。而当年大明满不在乎的豆干郎、煤矿工等等,全成了死对头。
如今西南前线,就像一场对弈,棋手就是大明和大清,观众就是三兄弟,其他所有陷入其中的人,全是棋子,没有任何掌控自己命运的机会。
大清的棋子很多,但目前只出动了一个豆干郎和两个矿工,还有小贩、渔夫、猎户等等,暂时还没有出动。大明的一个私盐贩子,干掉了一个矿工,虽然强悍,但人家大清的棋子还多着呢。
而令人可怜的是,目前的大明,强悍的棋子,只有一个私盐贩子。所以大清的实力,对大明具备压倒性优势。入局者迷,旁观者清。上天永远只眷顾强者,曹继武的连番话语,委婉地提醒了李定国,自然之道不可违。
李定国感慨良久,叹道:“你果然是个人才,见解不同寻常。我李定国、洪承畴和孔有德,皆下贱出身。如果不是这场战争,我们可能会成为朋友!”
沐云翾闻言,想起了孔庭训的请求,于是趁机央求李定国:“既然这样,不如将孔有德埋了吧?”
李定国叹了口气:“你不是不知道,平常百姓被孔有德欺压,无处泄愤。如今终于到了扬眉吐气的时候,我若这么做,对他们又如何交代呢?”
沐云翾无言以对,看着曹继武。
曹继武叹了口气,孔四祯也曾央求自己办这件事,他整理了一下思路,给李定国分析:
华夏有个不好的传统,就是群体效应。一个聪明的人,一旦和群体大众搅在一起,那么他的才能,往往会被埋没。即便他提出了他的真知灼见,也会被主流挤压,被边缘化,被淹没。
所以,在群体之中,群体思潮,占据着主导地位。而这种主导,就演变为权威,一旦被怀疑,就会情绪化,尽而演变为暴力。所以,睿智的人,如果变成大众的一员,那么他只能变得愚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