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5章 大清财政(1 / 2)

铁血山河志 李别一 1635 字 9天前

财政是邦国的命脉,所以户部尚书一职,由辅政大臣之首,索尼亲自担任。他的三儿子索图,任户部侍郎,作为助手。

邦国所有官吏的俸禄,所有正规军的军饷,以及其他一切用度,全部由户部支付,这可是一笔庞大的开支。

朱元璋最痛恨士大夫官吏,因此明国时代,官吏的俸禄,历史最低。

低到什么程度?

一个知县,俸禄加上补贴,竟然连家也养不了。所以海瑞知县,半年吃不上肉。在明国时代,如果不捞油水,那可是正常现象。

清国刚刚定鼎天下,许多制度,自然沿袭明国。

然而即便如此,据索图估计,光是给那些投降的汉奸官吏发俸,清国每年至少需要一百五十万两银子。再加上军费和其他开销,每年没有五百万两银子,清国根本就无法正常运转。

然而即便财政再怎么困难,按照惯例,两白旗的军饷,向来不会缺少。索尼、遏必隆和鳌拜,都相当不满,纷纷看着苏克萨哈。

现在的形势,已经不是多尔衮时代。苏克萨哈只有忍气吞声,低头避过三人的眼光。

如今连满洲八旗的军饷,也能亏欠,可见清国的财政,已经不是一般的捉襟见肘了。鳌拜相当的不满,瞪着索图:“你怎么搞的?清国占了天下,怎么能没钱呢?”

“今年收上的五十万税银,茅麓山之战,已经消耗殆尽,所以这军饷……”

遏必隆有些不相信:“五十万两?这么大天下,怎么才收这么点银子?”

鳌拜指着索尼的鼻子嚷嚷:“是不是你们捞……”

索尼顿时瞪了眼睛:“说什么呢?我有那么不要脸吗?”

“户部是你们家的,谁知道……”

索尼顿时拍案而起:“鳌拜你瞎嚷嚷犊子,要不户部尚书你来做?”

佟六十一把拉开鳌拜:“索尼都一把老骨头了,为了那仨核桃俩枣的,丢了老脸,有人会信吗?”

索尼气呼呼地坐了回去,瞪着索图:“三儿,到底怎么回事?”

索图一脸无奈:“你们把汉官晾在一边,他们不积极,这税银自然……”

鳌拜又瞪了眼睛:“收银子和汉奸,有什么关系?”

索尼虽然兼任户部尚书,年轻时也做过生意,其实他对邦国财政,一窍不通。遏必隆、鳌拜、图海等人,也是两眼一抹黑。跟这帮人谈财税,简直就是对牛弹琴。索图作为后辈,镇不住场子,于是把目光投向了佟六十。

佟家自从脱离渔猎,世代经商,累积巨富,帮助努尔哈赤起事,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清国初年的财政,几乎都是佟家人在主持。因此佟六十对财税,可谓是了如指掌。

然而要跟无知的人,解释专业知识,是件相当蛋疼的事。眼见索图眼巴巴的目光,佟六十只好出面,反问鳌拜等人:“户部的银子,是靠谁收上来的?”

鳌拜愣了片刻,一脸迟疑:“难道是明国那些投降的汉奸?”

佟六十点了点头,开始解释财政制度:

具体的完备财税制度,起源于齐国的管仲。然而齐国是商业国,所以管仲的财税制度,主要是商业方面。

华夏完备的农业赋税,完备于商鞅。从商鞅变法之后,确立了华夏以农业为基础的邦国基础。因此自秦国之后,华夏邦国的财税,主要来源于农业。

商鞅规定,农民种地,上交一定比例的粮食,这就是农赋。这也是后代王朝农赋的主要形式。

后来邦国昌盛之时,粮食实在是太多了,保存极为不易。因此邦国允许农民交钱,替代农赋,这就是所谓的农税。大多数时候,两种形式并存,合称农业赋税。

明国万历年间,首辅张居正改革财税,实施一条鞭法。自此之后,农人不再交粮,而是用银子替代粮食上缴。一直到明国灭亡,农业只有农税,不再有农赋。

具体向农民收税的,是地方基层保甲,继而上缴县衙,接着一级一级,最终到了户部。

清国沿袭明国,因此农税形式和收税方式,和明国没有什么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