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各有打算(1 / 2)

秦君临天下 江中石 1664 字 7天前

白宣从窗户缝里看着跪在门外的仨小子,他心里也在琢磨自己是不是做的有些过分。毕竟这仨小子一个是将来的始皇帝,一个是燕国太子刺秦的主谋,而另一个则是千古第一大权宦。白宣并未把太子丹和赵高放在心上,做为知道历史走向的人,白宣对太子丹采取的是放任自流的态度,对赵高则是抱着随时斩杀的态度。让白宣担心的是赵政,在历史上赵政的的童年并不美好,可以说是在贫寒和屈辱中度过的。

要知道一个人童年时期的生活环境对这个人的性格有着巨大的影响。可以说,童年的经历是会伴随人的一生的。现代心理学揭示,人成年后的所作所为,基本上是其童年经历的重复。童年的生长环境,塑造了人的性格,其经历固化了人的思维模式和无意识的惯性。很多人在其后续的社会环境的所为,都能在其童年经历中找到影子。

幸福的童年生活,能给人带来更多的积极思维,哪怕后面经历了挫折,也能很快走出来。不幸的童年经历,会带给人很多沉重的枷锁和心理负担。

有些人终其一生都走不出童年的阴影囚笼,而大部分人都多多少少会受童年的影响。只有很少一部分人能跳出童年的经历牢笼,获得新生。因此说,童年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巨大的。

但是由于白宣的到来,让赵政的生活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尤其是随着秦赵两国关系的缓和以及白宣积极努力的运作之后,赵政不仅在生活上得到了保证,精神上也减轻了很大的负担。在他和姬丹相识之后,赵政表现出了这个岁数的孩子应有的天真活泼和稚气。这对一个普通人家的孩子来说是一件好事,但对于赵政来说却未必如此。

今天赵政在车上的问话让白宣从心里发凉,他猛然醒悟这是因为他的到来改变了赵政,那么改变赵政是不是等于改变了历史呢?白宣不敢往下想了,因为他不敢往下想,若真的因为他的到来而改变了历史的走向,白宣如何能承担起这个后果呢,他绝对承担不起,因为他改变的不是一个人而是整个民族。

富贵安逸的生活是最能消磨一个人的锐气的,若不是这样也不会有“寒门出贵子,白屋出公卿”之说,也不会有“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的名句。

在赵政问出那句话的一瞬间,白宣被惊醒了,于是他借题发挥了。责罚必须狠,哪怕是赵政记恨在心里也必须要狠,要让赵政一辈子都忘不了,所以回府之后白宣也没放过赵政。

此时此刻白宣正在琢磨该把赵政放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中锤炼,丛台宫肯定不行,学步巷的府邸也不行,白宣想起了一个地方那就是邯郸城东靠近城墙的那一片区域。那里聚集着邯郸城内最贫穷最低贱的人,也是底层百姓们真实生活的写照。

白宣没打算让赵政住在那里,毕竟赵政的身份不同,白宣只想让赵政亲眼看看贫贱的人是怎么生活的,他们想的是什么做的是什么,他们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如此强烈的反差不用白宣讲赵政自己就会有所领悟,那么谁合适做这件事呢?

正在白宣琢磨的时候,吕牵来到门口轻轻敲了敲门。

“先生请进。”

吕牵推开房门,进门之前朝身后打了个手势,双儿领着几个侍女悄悄的来到赵政姬丹身边为他们撑起了伞,双儿把水壶塞进赵政嘴里,两个侍女跪在赵政身边伸手拖住了鹿卢剑。

赵政一皱眉头说到:“走开!”

侍女们一愣不知所措的望着双儿,赵政看着双儿说:“回去告诉我娘,这件事不用她管。快走!”

赵政声音不大但话语却是冷冰冰的,让双儿感觉受了委屈,小丫头双眼含泪正要在劝,不料赵政怒吼一声:“滚!”

双儿哇的哭了出来随后领着一帮侍女跑了,而此时吕牵刚坐在白宣对面,他还没开口就听白宣冲外喊到:“减半个时辰。”

吕牵微微一笑说:“公子用心良苦,吕牵佩服。”

白宣:“你家东主(指吕不韦)可是有消息来了?”

吕牵:“有,大王给王孙派了一位先生,此人名叫嫪独。按教程算再有三天也该到了。”

白宣:“吕先生,白宣有一是相求还望先生应允。”

“公子请讲。”

“请先生派人去迎嫪独,并实现在东城租一处陋室给嫪独居住,身份嘛就说他是邯郸大儒,我要领着小政到那里读书。”

吕牵沉吟片刻说道:“公子请恕吕牵不能照办。”

“为何?”

“因为嫪独出自阳泉君门下,是大王亲自点名要他来教王孙的。公子你可明白其中利害?”

白宣皱皱眉说到:“不论哪国君王最恨的就是外戚弄权,尤其是涉及承嗣之事更是如此。阳泉君自作聪明岂不知这是大王的一招借力打力之计。”

吕牵:“公子聪明,我家东主也是这样说的。我家东主如今根基尚浅,且受华阳夫人和阳泉君的防范,诸事掣肘,东主说一切请公子决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