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节(1 / 2)

王妃升职记录 缮性 2246 字 6天前

令嘉到了承和殿前时,收到消息的安石已是候在了殿外,正准备给她引路。

令嘉看到这位内侍眼下的一层青黑,问道:“安内侍这是一晚都没睡?”

安石答道:“殿下都没歇下,奴婢怎敢休息。”

令嘉端着王妃的架子批评道:“勤勉虽是好事,但废寝忘食也过了,你们也当多劝着才是。”

安石立马顺着杆子往上爬:“奴婢人微言轻,说的话殿下哪里听得进去,想是王妃去说,殿下才肯理会的。”

令嘉:“……”

她十分奇怪,像萧彻这种御下极为严苛的家伙身边怎么会有这么个滑不溜丢的内侍。

入了承和殿,令嘉便生出一种强烈的违和感。

她环顾四周一圈,忽地反应过来,这宽敞的殿宇内竟是光秃秃的寻不出半个摆饰,简直把寒酸两字做到了极点。

令嘉挑了挑眉,感慨道:“雍京的王府库房里还有许多物什堆着生灰,早知这范阳这边缺这些物什,真该带过来才是。”

安石摇头道:“王妃多虑了,这边的库房里堆的东西不比雍京少,只是殿下不爱用罢了。”

“这是何故?”令嘉奇怪,“雍京王府那里我看着还是正常的。”

安石露出一个无奈的笑,“那是因为雍京王府建起来就是那样,这承和殿起建时就是王妃现在看到的模样。殿下习惯了的居所,便不喜别人改动,故而这承和殿的模样便一直保留了下来。”

令嘉抽了抽唇角,库房里堆着一堆价值连城的东西,却把前院主殿整得难看成这样,真亏得他不以为意。

她忽又想起什么,问道:“那定安殿……”

“那是王妃来之前,殿下特意派人重新修整过的。”

令嘉暗暗庆幸了下,还好整修过,如果定安殿也是承和殿这幅德行,她大约会回傅家老宅住。

承和殿的一家次间被做成书房,是萧彻惯来理事的地方。

令嘉入殿时,萧彻正在批阅公文。

他做事从来只肯用七分心,剩余三分则用来防备周围环境。令嘉还在廊外走着时,他在屋里便已留意到门外的脚步声。

正游走在纸上的笔触忽地顿下,萧彻目露轻诧,随机又缓缓柔下。

是令嘉的脚步声。

她的步子十分好认,散漫不经心,与其余人明确沉稳的步调混在一起,便如乌鸦和白鹅混到一处一般分明。

萧彻有一瞬的出神,也不知这承和殿的行廊打理得是否干净?

傅令嘉这个人活得散漫,走路也散漫,注意力既不在路上,也不在目的地上,而是晃晃悠悠地飘散在这天地间,或许在天边无意飞过的大雁上,或许在路边意外开放的野花上,或许一阵偶然拂过的清风上,甚至还有可能在那青冥之外。似她这般行路,绊脚简直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萧彻与她同行,时不时就能看她摔一跤,也亏得每次萧彻都能反应及时,不叫她摔实。萧彻撞上好几次之后终于有些理解,为什么令嘉身边的使女个个都是武艺不俗的高手。若是武艺差些,说不得雍京第一美人的那张倾国倾城的脸早就被摔个七歪八扭了。

也正因为令嘉这恶习,雍京燕王府里的道路上都被清理得干干净净,一尘不染,绝不给这位王妃一点绊脚的机会。

事实上,萧彻是杞人忧天了。承和殿里哪里会有什么绊脚的东西。

令嘉自是平平顺顺地走到了书房里。

萧彻抬头,含着笑看向她,“你怎么来了?”

令嘉的目光不着痕迹地在萧彻面上扫过。

真是奇怪,同样是熬夜,安石眼下青黑一片,而这人脸上却是光洁如玉,半点痕迹都看不出来。

令嘉从使女手上接过食盒,打开来将几碟小菜摆到书桌上,说道:“听说殿下这里还没用早膳,就送些膳食过来。”

萧彻身体微不可见地僵了下,忙按住令嘉的手,问道:“这才辰初(早上七点),你怎么就起了?”

令嘉闻言,眉心微挑:“我素日起得很晚?”

平日不过辰中不睁眼的人能问出这个问题也是很不要脸了。

萧彻却跟着不要脸地答道:“不晚,只是王府的事也不多,你多休息一阵也无妨。”

——这才到范阳的,安置人手、安置物件什么的琐事正堆积着等人来处理,落到燕王殿下嘴里就成了“事也不多”。

令嘉对这回答十分满意,遂答道:“离京前,娘嘱咐我到了范阳后就去西山祭祀先人,正巧六哥还在假内,昨日我们便约好了今早一起去西山一趟。过一刻钟,六哥大约就到王府了。”

萧彻温声说道:“西山虽在城外,但游人颇多,三教九流混杂的,我让钟榆领队侍卫护送你吧,免得叫那些人冲撞了。”

令嘉心下奇怪,她都说了是令奕和她同去,哪里会缺侍卫。

萧彻说话的语气虽然温和,却是带着不容置喙的意思,因为他不等令嘉回应,已是把安石叫了进来,把事情吩咐下去。

令嘉想着不过小事,便没有阻拦。

不过走之前,踌躇了下,她还是说道:“公务日复一日,是无尽的,但人的精力却是有限,殿下还应适当休息才是。”

萧彻淡笑着说道:“也就这两日忙些而已,很快就好了。待忙过之后,我陪你在王府逛逛。”

态度诚恳,却半点没有要改的意思。

令嘉有种被敷衍的感觉,但对着萧彻无可挑剔的温和态度,又寻不到破绽,只皱了皱眉,转身走了。

令嘉离去后,萧彻丢下手中的笔,脸上的笑意渐渐隐去。

“联姻联到一位绝色美人不说,还合上了你的心意,遇到这样好事,脸色还这么难看,殿下也太不知足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