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元听到这里,甚是惊讶,连忙追问道:“什么?文都尉居然兵败?”
这时,王维总算找到一个空子,见缝插针的说道:“早先就是那祖昭呈请张将军,让右北平郡尽快发兵平乱,这下倒好,兵败如山倒。官军式微,逆贼势涨,真正是愈发不可收拾。”
李信没有理会王维,他加强语气对申元说道:“申大人恐怕还不知道,就在正月初三,冀州巨鹿人张角公然打出‘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号令天下所有太平道徒众揭竿而起。如今单单就在我们右北平郡内便已有七、八股太平道叛军势力,或侵占县镇,或霸占山头,着实乱成一团。”
申元拧着眉头问道:“竟有此事?只是,这一路上为何我等并没有任何耳闻?”
李信叹道:“之前正是因为祖公子屡次破贼,威名震慑郡北,故而许多太平道贼人全部转而南下。此次郡内太平道暴乱,大多发生于郡南,尤以广城、昌城两县最为恶劣。郡府也是前天傍晚方才收到三百里加急快报,申大人人在徐无,自是尚不知情。”
牛车上,祖昭听到李信说完这番话,心头顿时生出许多念想,声势浩大的黄巾起义居然在自己毫不知情的情况下缓缓拉开帷幕。他不知道该感到高兴抑或是该感到愁苦,但有一点则是可以确定,此时此刻的自己有一种莫名的冲劲,就像是放手大干之前的鼓舞一般。
申元在离开蓟县的当天,就听说幽州刺史刘焉已经颁布了州境之内禁止太平道活动的限令,他自是知道如今太平道在各县乃至各州的猖獗情况,虽说大体上没有闹出太大的动静,但一些小乱小祸屡禁不止。要说太平道会聚众造乱,倒真是始料未及,否则各州各县也不至于到今时今日也不会采取相应控制的措施。
可是这会儿李信的话显然不像是在编造事实,更何况以对方之力,若真是想要劫走祖昭,大可先发制人发起突袭,完全没必要这么冒险。正因为如此,方才让人感到疑虑不定。
这时,王维再次开口说道:“胡编乱造,太平道若是要造乱,何必这么巧偏偏等到今时今日。眼下连你的令牌都不知是真是假,竟敢还在这里信口雌黄,当真是不知死活么?”
若王维不说这番话,申元或许还会犹豫一阵,然则正是因为对方三番四次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目中无人的姿态,尤其是根本不把他这个幽州治中从事放在眼里,着实叫人窝火。他近乎出于本能的便选择相信李信,径直又问道:“即便如此,此事又与祖昭有何关联?”
李信稍微松了一口气,继续解释道:“正因文都尉兵败,郡府岌岌可危,故太守府前日思议从各地抽调义勇、征召壮士。祖昭乃徐无县义勇领袖,过去几个月里又多次破贼,威名远扬。在下此次便是奉命专程邀请祖昭率领徐无县义勇驰援郡府,参与镇压郡内动乱。”
听到这里,申元缓缓点了点头,感叹道:“原来如此,没想到这祖昭年纪轻轻,竟已有如此威震全郡的威名,实在是难能可贵……”
王维听到申元这般说,心头顿时意识到对方似有让步之意,当即大声道:“申大人,你莫不真是听信片面之词,要放走这祖昭吧?张将军可还在蓟县等着亲自提审此人,若出了什么差池,你可担当的起!”
只听得王维张口一句、闭口一句“张将军”这样的话,申元早已气不打一处来,他冷冰冰的回了一句道:“王大人,此处乃幽州境内,我幽州之事无论巨细皆只听从刘使君定夺,张将军只不过是奉旨来幽州征兵,难不成还想插手我幽州内政么?”
王维怒道:“你这话什么意思。”
申元毫不让步的说道:“右北平郡岌岌可危,郡府竟已下令抽调各县义勇驰援郡府,而祖昭又是徐无县义勇领袖,我自然要以眼前大局为重。更何况,我在徐无县前后调查七、八日之久,并无任何确凿证据能够证实祖家所为图谋不轨之罪,即便到了蓟县,此案我亦然会是如实禀报。想来刘使君英明,绝不会难为祖昭,何必这会儿还要劳费那么多功夫。”
王维颇为急切,大声恐吓道:“你敢!”
申元根本没有回头去看王维,他对李信说道:“既是右北平郡发生如此重大之事,我便先随你等去一趟平刚县,若真需要祖昭出面召集徐无义勇,我定会酌情处理。”
李信仍有几分不情愿,毕竟徐无到平刚前前后后仍然需要一天的时间,而且这次又是需要大队人马,只怕行程上会赶不及。但他考虑到目前祖昭的处境,能改道去一趟平刚县已算是不错了,反正等到了平刚县让申元等人了解实情,想必终归能还祖昭一个自由之身。无奈叹了一口气之后,他点了点头,说道:“如此,也好。”
王维气不可耐,可这会儿也不敢强加阻拦。他的手下扈从原本不多,这会儿申元的人马跟李信的人马算在一块,俨然已经超过自己两倍,哪怕想要来硬的都不可能。
申元立刻交代部从,准备转道前往平刚县。
李信则对他的三名手下另外做了安排,一人先行快马折返回平刚县,将此处情况告知太守府,另外二人则结伴驰往徐无,继续传达太守府抽调义勇、征召壮士的命令,其用意就是希望徐无县早做准备,随时都能开赴郡府。
三名手下离去后,李信这才张罗申元等人沿着官道转向前往平刚。
上路不久,李信放慢马速来到牛车旁,与祖昭见了面。二人少不了一阵寒暄,随即祖昭追问那日刘太守遇刺之后李信的情况。李信自那日之后,原本是打算返回广城,哪里知道就在那段时间,广城同样传来贼患的传言,再太守府几名左官劝说之下,李信最终留了下来。李信原本便是今岁举勇猛方正之士,太守府遭此劫难,正是用人之际,先是将其调配到北部都尉周治手下听差,而随着周治伤势转好,又被调回到太守府统领府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