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节(2 / 2)

戏凰 金波滟滟 2011 字 28天前

不料还没找到许衍,却被小厮找了回来,“小姐受寒发烧了!”

徐宁这一惊可非同小可,立即将旁的事都放下,急忙吩咐小厮先去请大夫,自己也不顾仪态,急忙跑回院子,就见素波一张脸烧得红彤彤的,人也迷迷糊糊的,福儿和寿儿在她身边急得团团转,却不知要做什么,她们还没素波大呢,又没服侍过病人。

徐宁虽不通俗务,但毕竟久病之人,倒知道些医理,瞧着侄女明明烧得像火炭一般,可嘴里

一直嚷着冷,知道病势沉重,便叫小丫头子,“赶紧去西边请了何老太太,求她来帮忙看看。”

何老太太听了信儿急忙来了,她是久经事故的老人家,马上烧了手炉,又加了被子。一会儿大夫来了,诊了脉开药煎药,扶着素波灌了下去。

素波睡了又醒,醒了又睡,迷迷糊糊间被灌了许多的苦药,才觉得好了些。然后就她看到了许衍,挣扎着坐了起来道:“你走吧,不要再来了!”

看到素波厌恶的目光,许衍十分愧疚,“素波,我真没想到会出事,我以为你自己能跑回去呢。你不知道,陆二小姐是不能嫁给胶东王的,胶东王已经是陆家的外孙了,因此不必再联姻,反倒是……”

“我不想听你们的那些阴谋诡计!”素波大声道:“你滚!你滚!”她再不顾什么世家的女的仪态,什么不能恶语伤人的规矩,只希望他能从自己面前立即消失。

这样的素波还真不许衍所认识的女孩,许衍被惊得怔了一怔,“素波,我们真没有必要退亲,实情是怎么样的,我们都清楚。你现在生气我也明白,过些时候心气平和也就好了。”

许衍一直非常聪明上进,年青青的他就被陆丞相赏识,当了胶东王的伴读,还参与到相府的大事甚至朝廷的政务中,在大家看都是非常了不起的。但是先前在印刷术、胶东王等几件事情上,素波便隐隐地觉得他过于功利,只是并没有在意,但这一次的经历让她彻底怕了。素波十分地坚决,“不! 出了那样的事我一辈子也不会心平气和,总之我宁死也不嫁你,一定要退亲!”

许衍猜到素波会生气,但他并没有想到她会这样决绝,要知道素波可是再乖巧不过的女孩子,才结识时眼神里带了点怯生生的,跟在徐先生身后,多一步不走,多一句话不说,后来熟悉了,便觉得她温和、懂事又可爱,不想如今发起脾气来却不小。他一时倒不知怎么反驳,就道:“我已经对叔父说过,而叔父也答应我了。”

“我一定要退亲!”如果不退亲,将来许衍还会在更多的利益面前放弃自己。成了夫妻的,大难临头还各自飞,何况他们不过订亲而已,因此素波就冷冷一笑,“听说吴起曾杀妻求将,我不想成为被杀的那个。”

第29章 跟我私奔

许衍走了, 素波不知道他怎么对叔父解释的,最终亲事还是退掉了。他那样聪明, 果然是有办法的, 叔父一点也没有疑心当日的情形, 也没有疑心自己对许衍的厌恶, 只当侄女有着徐家人的傲骨, 为了名节怎么也不肯嫁。

素波大病了一场, 前生今世她第一次病得这样凶险,整整在床上躺了两个月才能起身。没有抗生素的时候真是可怕呀,一场肺炎随时能要了人命。她之所以一定要与许衍退亲,其实并不是怪他放弃自己,更是恨因为他害得自己生了病, 差一点儿就没命了。

如今病好了再回想落水,素波觉得并不是坏事,就像前世人们常说的,结婚前发现问题总比结婚后要好得多。尤其是这个时代, 虽然也可以离婚,但又要难得多。还有自己终于不必在十三岁的时候就嫁了, 素波甚至还有些开心。

当然,她也想过,这一次自己也应该长些教训,当时如果早些狠下心不管许衍,一个人先跑回来就好了,接下来的事情就都没有了。

经过这场大病, 素波整个人瘦了一圈,小小的脸上愈发显出一双大眼睛,谁见了都会由衷升起一种怜爱之意。但其实素波精神倒还不错,先是在屋子里转,接着到院子里走,整日笑盈盈的。

徐宁看在眼里,疼在心里。素波是徐家的女儿,生来就一身傲骨,虽然只是落到水里那么一小会儿,可她却为了避免将来任何可能出现的是非,一力坚持与许衍退亲。

而许衍先前不肯,后来竟也答应了。徐宁是个志诚君子,怎么也不会怪他的,甚至就连许衍要将聘礼留给素波他也没有答应,而是亲手将那块鱼佩送了回去,但他心里其实特别特别地惋惜,为素波,也为许衍。明明这么般配的两个孩子,就是没有缘分啊!

素波病着的时候,徐宁一心给侄女治病,只盼着她能痊愈,别的什么也顾不上思索,现在素波没事了,他松了一口气就想到了胶东王。按说胶东王不小心将素波撞到了月湖里,就应该主动担起责任。明明那样睿智的皇子,怎么能装聋作哑一声不响就要将事情混过去了呢?再者,就算胶东王年幼有思虑不周之处,他的外祖父陆相可是一直有算无遗策之名,正直大度、才学出众,又特特将胶东王接到文澜阁读书的,自然不该有这样的疏漏之处。

徐家如今的情况断然是不敢肖想王妃之位,但上奏皇上许素波侧妃又有何不可?素波无论品貌都担得起的。若真如此,非但公正,又能弥补胶东王之过,且素波的未来也就有着落了。

但不论胶东王还是陆相,就是没有一个人提起此事,整个相府里也没有人再提,仿佛没有胶东王与素波一起落水的事一般。

徐宁有心找过去问,人间有正道,岂能苟且?但事关侄女名节,且又担心自己此举似有巴结之意,恐连累侄女儿被人看低,踌躇再三,左思右想也不得主意。说起来还是徐家没落了,若是过去,以江阴徐家的门第,出了这等事情,皇家早遣了人来家里商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