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第一次舰载机起降(2 / 2)

“起落架好!”塔台的声音响起。

其实陈飞已经看了看起落架指示灯,显示一切正常。

“塔台,我收左襟翼了!”

“左襟翼好!”

“我收右襟翼了!”

“右襟翼好!”

在空中飞了一圈,他又驾驶着飞机开了回来,开始降落!

舰载机返回航母分引导、待机、进场三个阶段。

首先,距离航母200海里,舰载机就收到航母航空飞行管制中心的雷达信号。一是敌我识别,二是导航,告诉飞行员航母位置、方向、距离及周边其他舰载机情况等。

其次,飞行员找到航母,在20海里处由航空指挥中心()接手管控。飞机在指定空域盘旋,指挥中心根据各机油料、受损情况等安排进场次序。

轮到入场,便开始真正的降落程序。

舰载机在航母上空逆时针盘旋,放下着舰钩、打开减速板、关闭武器军械,做好各项准备。

在距航母3海里的地方,目视确认菲涅耳(flols)光学助降系统。

飞行员保持姿态速度,在着舰指挥官(lso)和雷达指示下,以固定下滑角降落。直到飞机猛地一震钩住拦阻索,缓缓停下就降落成功了。

与陆基飞机不一样,舰载机降落没有平飘阶段,而是以固定下滑角拍到甲板上,所以也被称为“人为控制的坠落”,实在是心惊肉跳。

着舰过程中有几个关键点:进舰点、着舰点、啮合点和离舰点。

着舰点就是预定降落点,飞机在此区域才能钩住拦阻索,产生啮合点。

为保留一定的容错量,着舰点设置在第2、3道拦阻索之间。钩住2、3道拦阻索算优秀,钩住第4道拦阻索及格,钩住第1道说明你飞得太低,很危险。

降落过程中,飞行员要频繁操作上百次,精神高度紧张。为减轻工作强度,提高安全性、准确性,各国海军都开发了辅助降落系统和全自动控制系统。比如80年代的“精确进近着舰系统”(pals)和“仪表着舰系统”(icls)。

飞行员可选择全自动、半自动、人工着舰三种方式。全自动着舰由控制中心接管飞机着舰,这种方式还在试验中,受复杂环境和系统稳定性影响,一直没有真正的用到实际中。

一切准备就绪,陈飞开始准备降落,虽然是在陆基上,但他们一切的操作要求都按照航母上的来。

第一个事情,他用无线电向塔台通报了自己战机的情况,主要是油量,然后请求塔台给予降落的指令。

“塔台,勾两向你报告!剩油1000!”

“勾两,航向090等待降落,高度5000,预计入场降落时间三分钟。”

陈飞安静等待。

三分钟后,塔台发来可以降落的指令。

陈飞驾驶战机按照塔台的要求进入,随后绕舰一转弯、二转弯。

开始着舰了!

看灯。

对中。

保持角度

陈飞看了一下攻角。

之后他稍稍压了压机头。

又看了看空速表!

速度稍低,微微上推油门杆!

对准甲板。

看灯,对正,保持飞机姿态、配平、注意攻角和速度,以固定下滑角砸向甲板,等待着舰钩与拦阻索!

战机迅速下降高度。

放下起落架。

放下尾钩。

调整好姿态飞至舰艉后上方。

瞄准甲板跑道迅速下滑。

“嘭”的一声,尾钩牢牢挂住了第二道阻拦索。

刹那间,疾如闪电的战机在阻拦索系统的作用下,滑行数十米后稳稳地停了下来。

第一次着陆就非常成功!

耶——

塔台里,负责指挥此次降落的值班人员们,齐齐挥拳!

“太棒了!”

“这小子——真的是天才啊!”

“不得了!不得了!真的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厉害!”

“是啊,我们当年训练舰载机的时候,哪一次不是被虐得欲死欲仙,可是陈飞这小子.......真是不敢想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