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年代文里逆袭 第148节(1 / 2)

孟念群不自然地笑了—下:“你喜欢就好。”

陈洁拿着东西离开了。

孟念群目送着她的背影离开,又转身去给顾立春送东西:“点心我给你留了些,烤猪蹄和烤鱼是陈洁留给你的,你拿回去给你妈和弟妹妹尝尝。”

顾立春拿了几样,剩下的都留给孟念群。

第124章 恭喜你

晚上,顾立春回到家里,正好把菜拿出来给大家加餐。

可惜的是,田三红闻不了鱼腥味,有点想吐,为了不影响大家的胃口,她赶紧找借口出去。

顾立春望着她匆匆离去的背影,若有所思,他侧头看看赵志军。

他本想直接问,又觉得当着弟弟妹妹的面不好,便起身说道:“赵叔,咱们到门口透透气。”

赵志军站起来跟着顾立春到外面去,顾立春瞥了他一眼:‘我妈怎么回事?”

赵志军的声音里带着克制的喜悦和得意:“应该是有了,还没确定就没告诉你。你妈跟陈洁约好明天去医院做检查,被我拦住了,我带着她去。”

赵志军接着说道:“我希望这胎是个女儿,我一直想要个闺女,你看小满和小雨多可爱。”

顾立春的心情略复杂,反正是惊大于喜,他只好说:“恭喜你啊,要当新爸了。”

赵志军投桃报李:“也恭喜你,又要当哥了。”

两人大眼瞪小眼。

就在这时候,田三红回来了,她一看到儿子这副表情,就知道他已经发现了,多少有些不好意思,大儿子都这么大了,她又怀上一个,这是她自己都没料到的事。

顾立春比较担心田三红的身体,就说:“妈,你是高龄产妇,会不会对身体不好?”

田三红笑道:“没什么不好的,咱村里比我年纪大的生孩子都没事。”

“明天去医院仔细问问注意事项。你以后少干活,少生气,好好养胎。”

赵志军连忙表示:“家里的活归我。”

大家返回饭桌继续吃饭。

田三红只吃了两块烤土豆和南瓜饼。烤猪蹄和烤鱼分给几个孩子吃,这两道菜受到孩子们的热烈欢迎。

立冬说道:“大哥,这鱼是谁烤的?真好吃,我星期天去钓鱼,咱也这么烤。”

小满说:“我猜不是陈姐就是孟哥烤的,他俩的手艺最好。”

孩子们凑在一堆热烈地讨论着。

赵志军担忧地看着田三红道:“你的反应有点严重,吃不了有营养的东西可不行。要不你跟食堂请假,我直接带你去市里医院看看,场部的医院水平太一般。”

田三红不以然地道:“怀孕前三个月吃不下东西很正常,这点反应算什么?我怀前面四个孩子时,都快生了还下地干活呢,没那么娇气。”

顾立春道:“妈,以前是没条件讲究,现在有这个条件就得注意些。你累了就休息,别硬撑。大不了可以跟食堂说,找个临时工先替着你。”

赵志军也赞同顾立春的意见。

田三红急忙说:“我好容易得着这个工作,干嘛找人替我?不行。你周姐和小魏人挺好的,主动帮我分担,我没事。”

赵志军只好说:“三红,不是说好了我养家吗?我一个人的工资够养活咱们一家。”

田三红的文化水平有限,无法用准确的词句描述那种感觉,反正就是觉得有工作后跟以前不一样了,觉得更有底气。

她说道:“志军,这不是工资不工资的事儿,我就觉得有工作干心里踏实。”

他们三个大人正说着话,小满不知什么时候凑了上来,加入他们的谈话:“妈,你的意思我明白,我听高副书记提过,她说妇女要想顶半边天,就得跟男人一样参加劳动和工作,要比男人更努力。”

小满的理想是当干部,她的学习榜样是白大姐和高副书记这样的女干部。平常逮着机会就往她们身边凑,偶尔能学个一句半句的,回来就活学活用,说起话来跟个小大似的,顾立春有时候听着就忍不住想笑。

顾立春有意启发小满:“高副书记说得有道理,不过,不管是谁的话,你都要用辩证和批判的眼光去看问题,不能全信。”这个时代的洗脑太厉害,他想试着教会妹妹去独立思考。

小满不懂就问:“那什么是辩证批判的眼光呢?”

顾立春一步步启发她:“就是对任何话都不能轻易全信,要自己动脑子去想,想这人的说话立场,想想他为什么这么说?这么说真的对吗?有没有需要补充的?哪些地方需要反驳?想不明白的可以问问别人,也可以去看书自己找答案。

比如说这句,妇女能顶半天边,女同志要跟男人一样参加工作。女人在智力上跟男人是一样的,干智力方面的工作向男人看齐绝对没问题,可是体力呢?男女体力有差距,我们就要承认这种客观的差距,不能不顾实际的身体情况,硬要跟男人一样。还有啊,既然大家都干一样的活,是不是待遇就得一样?可是在有些地方,只有干活时男女一样,一到工资待遇和政治待遇男女又不一样了。后面这是个大问题,以后你当了干部再试着去解决。”

顾立春说的这种情况,在建国初期更明显,听说有些女同志为了证明自己跟男人一样,大冷天的来着例假泡在冷水里干活。现在略好些,但仍存在这种情况。他就是想告诉小满,不要轻易因为任何的主义和口号去盲目地牺牲自己。不要轻信任何人的话,要相信自己的判断,省得将来被手段高明的渣男pua。

小满似乎明白了点什么,又不全懂,她皱着眉头费力地思索着。

赵志军扫了顾立春一眼,说道:“小满才多大,你就跟她讲这些?”

顾立春认真道:“教育要从娃娃抓起。”

顾立春也不指望小满这个年纪的孩子一听就懂,教育是要潜移默化的。

他鼓励小满:“这个问题很大,不是一时半会能想明白的,你可以带着问题去思考去读书。好了,继续吃饭。”

小满一边安静地吃饭一边思考问题。

田三红坚持要继续工作,赵志军和顾立春尊重她的选择。

从这以后,食堂里多了几个义务打杂工,立夏、立冬、小满、赵明光几个大孩子,放了学轮流去后厨房打杂帮忙,赵志军工作之余也去后厨干活。他做饭水平不行,可是力气大,端锅颠大勺很有优势。

开饭时,赵志军还在食堂窗口帮忙打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