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过出考题的徐太傅就说,“宁国公说的这个法子倒是可以一用,老臣往年出考题之时,不乏提着好酒上门来询问考题的。这种你说,老臣若说了,那愧对皇上,老臣若不说,就得罪了亲朋好友。这个法子,倒是避免了大家的尴尬,同时也避免了总是屡禁不止的泄题问题。”
“不过老臣还有一个疑问。”徐太傅继续说,“如何在全国实行这个制度?秋闱若不启用,有的人很可能在这个环节就已经被排除出去了,届时即便我们在终点抓的再紧,也还是抓不到起点的那条鱼。”
在科举考试中,严格来说,能参加秋闱了,才真的算踏上科举之路了,是以徐太傅才会将秋闱当成科举之人的起点。
墨小皇帝道,“这个,朕倒是有个想法,这些年,各府的秋闱都是朝廷派官过去出题,每府的考卷都不相同。朕觉得,可以启用全国统一的考卷,但为了平衡考卷的难易程度,以及各地学院教学水平的高低所带来的考生与考生之间的差异,出考题的人就用每次前往各地主持考试的那批人,一人出一题组成一套卷子。而录取的人数以及名次,仍旧各府单独录取,不进行全国性的排名录取。
各府的考卷,在考前几个月,由朝廷派专人送出去。卷子到达当地仍旧由送卷之人保管,直到开考前一刻钟交给监考官,监考官若是发现装考卷的袋子有破损,并且破损程度达到能看见考题的程度,那么此套考卷作废。立刻启用第二套备考卷,倘若备考卷和第一套一样情况,延迟考期,朝廷重新出卷。”
小皇帝又说,“虽说这么做麻烦了点,辛苦了点,但是这样做更能保证咱们选出来的人是有真材实料的,而不是一点点的人情给送上来的。你们觉得呢?”
“老臣觉得可行。”徐太傅说,“的确是麻烦了点,但好歹三年才一次。”
贾相对此也认可,只要是对朝廷好的,他是不可能反对的。
至于其他人,也都没什么意见,反正又不是他们考。